教育 / 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在苏州校区揭牌

(中国日报网) 更新: 2018-05-23 14:58

5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揭牌仪式在苏州独墅湖畔举行,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为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举措。今年九月,首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约100名硕士留学生将汇聚这里,开始为期两年的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在苏州校区揭牌

(从左往右)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普瑞泽(Janez Premože),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 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揭牌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湛超越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普瑞泽(Janez Premože),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朱志明,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岭,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后灵等出席。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主持揭牌仪式时表示,丝路学院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的成功经验,汇聚一流的师资,利用完整的培养体系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热爱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发展经验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和未来精英领袖。中国人民大学将通过丝路学院建设,积极参与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来,继续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能力,使中国理念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在苏州校区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湛超越摄)

周乃翔、普瑞泽(Janez Premože)、靳诺、刘伟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揭牌。王利明与曹后灵代表校地双方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协议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学科和人才优势,在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已经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介绍了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自2009年创办以来,始终以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窗口为愿景,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创新实践。他表示,当前,“一带一路”已逐步从最初的合作倡议进入到全面建设的新阶段,为满足新阶段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丝路学院。丝路学院将脚踏实地按照高等教育基本办学规律做好育人工作,按照人民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努力培养出体现人大水准,符合丝路学院预期目标的“一带一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在苏州校区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湛超越摄)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曾经担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参与推动并见证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他表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的一面旗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在此时创办丝路学院,可谓适逢其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是一项国际人才工程,同时也是重要的人脉工程。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将为学院发展建设提供必要协助。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夯实根基,需要文明交流架设桥梁,更需要聚各方英才群策群力。中国人民大学以创办丝路学院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从人才培养、文明交流、民心相通的层面进一步诠释“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与世界同行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行动。丝路学院一流的师资力量、完整的培养体系、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高度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必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大量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和未来精英领袖,也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强劲的发展动力,更多承担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使命。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朱志明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深耕细作、走深走实的新阶段,下一步建设,无论是战略优先还是项目落地,都需要人才资源,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丝路学院,就是抓住了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希望丝路学院能够把“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核心原则以及其中深含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讲深、讲透,讲到各位外国朋友心坎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的正能量。他表示,商务部愿意一如既往支持和关注丝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Previous Page 1 2 Next Page

视频

北语世界文化节

大学排名

联系我们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doffic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