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新闻

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饮水思源•四海同心”国际文化节顺利举办

更新: 2016-05-17 13:59

    2016年5月13日,为庆祝我校120周年校庆的国际文化节在思源碑前顺利举行。本届文化节的主题为“饮水思源,四海同心”。比利时大使Michael Malherbe阁下、泰国公使衔参赞Wasin Dhamavasi阁下及来自也门、朝鲜、苏丹、叙利亚、莱索托等国家的驻华使馆官员,教育部国际司留学处、国家留学基金委来华处、北京市教委国际处、北京市外办等相关领导等出席了活动。陈峰副校长、高福廷副书记、吴强校长助理参加了活动。

 
 
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饮水思源•四海同心”国际文化节顺利举办

本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上,留学生们载歌载舞。

    2006年为庆祝北京交通大学成立110周年,在交大学习和生活的150多名留学生举办北京交通大学首届国际文化节,为母校献上一份弥足珍贵的生日礼物。2016年,我校留学生规模已达2000人,生源国超过100个。聚四海学人,撷五洲风采,十年历程,从“开放、合作、发展”到“促文化共享,助梦想启航”,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文化节为在校生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为留学生搭建了从“中国梦”到“我的梦”的桥梁;从“交融共通,道路无限”到“饮水思源,四海同心”,我校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积极投入到沿线国家高铁建设及高端人才培养,铺就了留学生的成长之路,为国家、在华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植根于母校百年积淀的文化土壤,在“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下,留学生校友回馈母校、奉献社会,点燃了五洲四海交大人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文化节已经成为一个集世界文化展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教育推广、校企合作为一体的品牌节目。

    今年,北京交通大学迎来了120周年华诞。饮水思源,四海同心,在校学习的近千名留学生以及毕业的留学生们采用多种方式庆祝学校120周年生日。通过“交大与我”中文演讲比赛等,留学生们分享自己在交大的学习、生活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在这里收获的爱情、友情、亲情与师生情,源于交大的梦想,得到的成长、收获与感悟等。而来自60多个国家的交大毕业生们也通过视频,为母校120周年校庆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在本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上,留学生身穿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共襄盛会,共谱华章,共同庆祝母校生日。文化节为各国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宣传自己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舞台。哈萨克斯坦的传统舞蹈洋溢着热情,越南女生的舞蹈充满了柔美之情,俄罗留学生载歌载舞,哥伦比亚同学的拉丁风情舞蹈等使整个会场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中国同学友情奉献的武术、民乐演出也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魅力。演出在青春健身舞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展示出了留学生们的青春活力与蓬勃朝气。国际文化节以文化为载体增进了各国文化交流、增进了师生及留学生之间感情、增进了留学生自尊心和集体凝聚力。

    在学校南门小树林,来自47个国家的留学生精心装饰了每个展台,让师生在红果园内进行了一次短暂的环球旅行。各种风情,一应俱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情,不同语言,不同服装,相同的是洋溢在大家脸上的笑容,渴望彼此增进了解的心情。

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饮水思源•四海同心”国际文化节顺利举办

嘉宾合影。

    各国展位的同学们除了展示自己国家美丽的服饰,更是把自己国家的美食、音乐和传统游戏等项目带给了现场的观众。展位上异域美食飘香在红果园内,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点心、墨西哥的小吃、蒙古的饮料,留学生把从自己的祖国带来的数百种土特产等传统食品和精心制作的小吃,纷纷展出并分享给大家。而肯尼亚、比利时、越南、西班牙等国家展位前更是人流如织、欢声雷动,留学生们精心设计的传统游戏、猜谜、文化常识问答、歌舞互动等环节,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参与互动,不仅展示了本国的传统文化,也加深了各国留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饮水思源,不管未来风云如何变幻,时间的流逝不会带走留学生对交大的感恩;四海同心,无论今后身处于世界的哪个角落,空间的距离不会阻隔留学生对交大的深爱。

 

视频

北语世界文化节

大学排名

联系我们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doffic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