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多系人为 添加剂已成肉类污染罪魁

2012-02-25 10:25: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养殖分散增加监管难度

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是1996年的1.73倍,1978年的9.2倍。其中,猪肉产量为5070万吨,居世界第一。由于动物疫病、抗生素、农药、重金属超标等原因,猪肉的出口量不到产量的1%,而且进口大于出口。“改革开放虽已30多年,但我国肉类产品生产方式仍相对落后。”冯平表示,以猪肉为例,养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效益低、变化快仍是主要特点。

据介绍,目前日屠宰量1000头以上的屠宰场往往需要200家以上的供应商。全国两万家定点屠宰场绝大多数处于小规模、手工或半机械化的落后状态,普遍存在标准化程度低、生产不规范等问题。其中规模以上(一天宰16头以上)屠宰企业2237家,仅占总数的11%;而这之中,小型屠宰企业2029家,又占了90.7%。

这直接导致屠宰企业利润薄、质量不稳、开工不足、后劲不大,且养殖和屠宰企业产销关系松散、利益分配矛盾突出,质量控制和政府监管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不少。

据对我国中部地区生猪养殖状况的调查,由于品种、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仔猪从出生到长成商品猪,死淘率超过35%,是国外的三到四倍。为控制疫病往往依赖抗生素的超量使用,造成动物体内的药物积蓄和抗药性,以至影响到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我国已成为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在生产发展、财富积累的同时,人民身体素质却在下降。

据冯平介绍,中国南方一家民营企业,创新性地采用了高度一体化的大规模自养、自宰肉鸡的经营模式。在稳定生产、疫病防控、食品安全、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该企业1983年从贷款两万元养鸡起家,2010年肉鸡饲养1亿羽,屠宰9600万羽。该公司的发展代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确保食品安全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选择。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中,首先是产业素质总体偏低,增长方式落后,企业管理能力低。”冯平呼吁,“应该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

冯平最后强调,食品安全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办法。要在法制的环境下,把消费者的认知、生产者对质量的控制、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冯媛

编辑: 冯媛  标签: 食品安全问题 冯平 添加剂 食品安全法 肉类食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三版《西游记》雷人大对比

全球最新奇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