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时政
追忆百年清华园的脸孔:以学习西学起家以中国气概立足
2011-04-21 08:54:2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追忆百年清华园的脸孔:以学习西学起家以中国气概立足

清华大学校门,左图摄于2005年7月,右图摄于1930年前后。

追忆百年清华园的脸孔:以学习西学起家以中国气概立足

清华大学的院士墙

●1931年12月3日,梅贻琦校长进入清华大学,由此开启了被人们称为清华“黄金时期”的阶段。梅贻琦为人木讷寡言,然而在他心里,他比前任校长们更清楚也更尊重教授治校的精神与制度。他上任后就开始大力聘请师资上。一时间,清华名师云集:顾毓琇、闻一多、王力、钱穆、周同庆、萧功权、潘光旦、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俞平伯、吴宓、叶公超、金岳霖、张岱年、吴晗、叶企孙、周培元……这个名单几乎囊括当时各个学科的一代宗师。

●1952年6月至9月,全国高校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院系调整”运动。两个月后,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治下的清华园培养出了建国后的“黄金一代”。1959年入学、1965届毕业的学生中间走出了7位院士,2位政治局常委,3位正部长,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认为,清华现在的人文精神有进步,但还不尽如人意。清华过去几十年的提法“听话出活”,对人才培养起到的作用,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清华建校百年史:对建设中国居功至伟

整整100年前,中国人从推翻帝制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苦苦求索,遍尝各种方式,寻找复兴国家的自强之路。诞生于此刻的清华园,无疑寄托着国人以学习西学起家、以中国气概立足之梦想。

华罗庚、吴晗、曹禺、费孝通、钱伟长、钱学森、梁思成、竺可桢、季羡林……这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然而,这并非是今天我们庆祝清华百年华涎的全部理由。这所为建设新中国培育第一批栋梁之才的大学,以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至今依然激励着我们。

在清华的百年历史中,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后期至为重要。彼时,清华大学结束了纷乱的校政之争,建立起稳固的“教授治校”体制,在梅贻琦校长的带领下,清华大学一流名师荟萃,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当代各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清华之成为清华,正是从这“黄金十年”而来。而此期间所崇尚的学术自由、民主治校、尊奉大师、通才教育、中西会通、文理工并举等理念,历经历史的曲折跌宕,却是日久弥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方树人之地,清华尚显年轻。遥望大洋彼岸的欧美名校,英国的牛津已近千年,剑桥700多载;而即使是在年轻的美国,哈佛也已300多岁。百岁清华如今正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建设中国,任重而道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会议明确了责任分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强化协调配合,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80亿元,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增加安排123亿元,用于新农保试点补助。>>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市公安系统拟试行文职人员制度
中国“绿卡”施行7年 申请将不再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