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飞虎队规矩,再认一子
小屋里的人渐渐多了,却是很少有人说话。那位自言“木讷、低调、不善言辞”的陈庆延,突然红着脸打破了沉默,“李伯伯,请您到沙发坐。也请在座的各位做个见证,见证我遵循父亲遗命,正式拜见他老人家的战友。”
话说得突然,气氛一时有些严肃和凝重起来。李老却似已知道要发生什么,依言端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那个整装肃容的故人之子——陈庆延慢步来到李老身前,直直跪下,重重叩起头来。整整10个,头在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震得围观人群尽皆动容、泣声一片。
“您是父亲的战友,就是我的父亲,儿子陈庆延拜见父亲。”叩头起身的陈庆延说完此句,又是一拜到底。
“好,好,好。”李老扶住伸至面前的颤抖双手,算是老来归乡,故人家中,再得一子。
围观的人群中,那一直面无表情凝视现场的是记者的杭州旧识,另一位飞虎队老兵吴其轺的儿子吴缘。他昨天特意从杭州赶到南京送李老返程,更是在陈庆延的恳请下,作为他此次认父的正式见证人。
“我和陈庆延是去年认识的。”吴缘告诉记者,陈庆延遵从母命寻找父亲的下落,一直在网上和各大档案馆里流连,去年他通过台湾飞虎队纪念协会网站找到了会长、也就是此行一直陪在李老身边的翟永华,从翟那里他知道了父亲的一些当年事迹,并得到了父亲在大陆的战友中当时仍在世的唯一一位——吴其轺老人位于杭州的住址。
后来,陈庆延只身赴杭,与彼时其实已是大陆飞虎队老兵后代联络人的吴缘见面长谈,正是在那次交谈中他知道,原来当年父亲所在的飞虎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队员要视牺牲战友的遗孀和后代为家人。而吴缘他们这些老兵后代们随父辈遗愿,也立下规矩,每见到一位父亲的战友,都要叩头跪拜,尊同己父。
吴缘告诉记者,现在在内地和他经常联系的飞虎队第五大队老兵后代有20几人,“不管是我去见到他们的父亲,或是他们来见我父亲,第一次登门时,对着老人总是先要叩头拜认的。”吴其轺的离世,让这一代人在大陆再无父亲可供孝敬,李继贤老人不请而来,让这一在当年鹰击长空的飞虎队和现今后人们心目中一直坚守着的铁规得以延续。
吴缘说,在杭州时他就给李老叩过头,老人一点都不惊讶,他说他记得那个口口相传的规矩——战友之情,生死不渝。如战友薨,吾将以父母视其父母,以妻子视其妻子,孝诚相待,不离不弃……
■相关新闻
江苏企业家要为飞虎队老兵建纪念馆
“这个馆不是建给我个人的,是建给所有参加过飞虎队,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们……”昨天下午,从全程张罗李继贤老人此次回乡之行的中国老兵网传来消息,有江苏企业家要为老人建一座纪念馆,初步选址就在其老家盐城滨海。这个意外之喜,令即将踏上赴台归途的李老激动不已。
下午2点,在李老的极力坚持下,一场特殊的“答谢会”在其下榻的南京山水大酒店举行。会上老人用嘶哑的声音深情向此次大陆之行曾帮助过自己的人致谢,“老兵一天不死,一定会再回家乡。”他更是以一连串的“没想到”来总结这次回乡,“圆满,太圆满了,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我此生已经没有遗憾。”
老人没想到,就在会上,有一个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晋大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的总经理包永明专程从无锡赶到南京,他此行除了想在老爷子离开大陆前为其送别,更带来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为老人在家乡建一座纪念馆,甚至连图纸都已经准备好。
包永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全体同仁在看了老爷子的事迹和回乡经过后都非常感动,“为了铭记这段历史,纪念老爷子千里返乡的这份情怀,以及所有飞虎队老兵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打算为老人建这样一座纪念馆,地址初步就选在他的家乡黄海村,老人的祖屋附近。”
据统筹此事的中国老兵网创始人季诚介绍,除了包永明,还有另外几家企业的老总打电话来表达了类似的意愿,尽管此事目前仍只是一个意向,但他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最终成为现实。“最快明年,就能建好,到时候一定请老爷子回来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