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价格水平成为关键
货币条件从紧和总需求增长放缓,将使下半年通胀压力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3%,其中CPI创32个月来新高。从一季度情况看,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许多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加剧的趋势。物价上涨的外部原因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在加大。受全球流动性充裕和部分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4月21日凌晨,国际期金价格翻过“千五”大关,攀升到历史新高,达到每盎司1504.50美元;原油期货价格达到111.30美元,攀升到2年多来的新高。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征增强,价格并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并向下游传导。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PPI同比上涨7.3%,反映了高企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厂商生产价格的传导趋势。而CFLP公布的3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68.3%,也同样反映了这一趋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目前的购进价格指数虽然比上个月下降1.8百分点,但仍位于较高运行区间,表明企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继续呈快速上涨态势,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通胀的压力在加大。
物价上涨的内部原因在于,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要素成本涨幅较大,还有一定的货币流通量因素。受季节性因素和天气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上涨。虽然不合理的房屋投资需求得到抑制,但房屋租赁价格却在上扬。另外,国家统计局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中,仍然有50个城市的房价在上涨。货币因素方面,银行体系流动性与正常水平和合理需求相比仍然充裕。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广义货币增速趋近调控目标,但成果仍需要巩固。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陈厚义表示,就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言,要把握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综合运用好货币的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
从总的情况看,我国物价总水平仍处于可控区间。国务院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稳定价格总水平做了全面部署。彭文生表示,当前,货币条件从紧和总需求增长放缓,将使下半年通胀压力下降。
当前,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