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日用消费品 价格涨了吗?
2011-04-21 08:54:32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增收入才是定心丸

●当前最应该做的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者应对正常价格变动的底气

“菜篮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人担心:“饼干价格涨了,其他食品会不会搭车涨价?”“能不能不涨价,或者别涨得这么快?”“怎样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抵消价格上涨?”

赵萍认为,对产品涨价的预期过高会导致短时间内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小幅度上升。而商家之间的竞争也会给涨价带来可乘之机:“一个厂家在预期到别的厂家涨价后也会逐步抬升自己产品的价格。”赵萍说。

专家认为,随着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会逐渐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者应对正常价格变动的底气。

涨价不是洪水猛兽。中国商品学会副会长武高汉认为,消费者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食品和日化用品的涨价。“第一,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第二,保障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武高汉认为,由于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国家应继续采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增强购买力,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努力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认为,面对价格变化,消费者要心中有数,保持冷静,不盲目跟风,不抢货囤货,“大规模的抢购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商品的供不应求,从而进一步拉高物价。”

荆林波说,中央和相关管理部门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一直非常关注,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并严厉查处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一定会保持食品等日用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杜海涛王梦楚)

成本上升侵占利润空间,提高价格面临诸多困难——

“瘦身”其实很无奈

近日到超市购物,发现常喝的一种酸奶换了包装,且由180克变为160克,而价格没变。超市的导购员说,这是促销装,一次购买10袋可赠送一个茶杯。可不少顾客认为,一次购买10袋的毕竟是少数,如此减量不减价,不就是变相涨价吗?

产品“瘦身”不是新鲜事。去年底,北京市场上,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康师傅酸菜牛肉面由90克减至85克,西红柿打卤面由95克减至90克;福满多葱香排骨面由95克减至85克;统一香菇炖鸡面由103克减至98克。这种“减量不减价”的做法,通常并不能瞒过精明的消费者,并招致诸多非议。

但对企业来说,产品“瘦身”,实际上是消化成本压力、保住市场的无奈之举。

有资料显示,去年以来,制造企业人力成本大约上升30%,糖、面粉、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价格也涨了不少,石油等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呈大幅上涨之势,这让食品、日化等日用消费品企业面临很大涨价压力。按理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因要素成本价格变动调整产品价格,本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对日用消费品企业来说,产品涨价,却不那么容易。

一方面,由于日用消费品是完全开放领域,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家企业的价格变化,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甚至丢掉市场份额。因此,企业都不会轻易言“涨”。

另一方面,日用消费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在当前背景下,这些领域的商品涨价,会加剧通胀预期,影响群众生活。因此,近一两个月,有关部门已多次“约谈”相关企业,要求不涨价。这进一步引发了企业生产“瘦身”商品的“冲动”。

客观来说,“瘦身”能够降低成本,却不是应对涨价压力的治本之策。

应当看到,这一轮商品涨价,主要是成本上升造成的。随着能源、资源、劳动力等价格上涨,日用消费品领域商品涨价是大势所趋。有关部门应通过减税、降费等方法,减轻企业负担,增加生产供应。对串通涨价、搭车涨价等恶性竞争行为,当然要严加处罚。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动辄“约谈”,坚持不允许企业涨价,就会增加企业让产品“瘦身”等非正常营销冲动,甚至“短斤少两”、以次充好。长此以往,将影响企业信誉,损害行业形象。到头来,损害的还是消费者利益。

当然,对企业而言,克服成本压力,也应该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通过控制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化涨价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营养卫生、健康消费,有关企业应顺应这一消费趋势,努力开发出更健康、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力争在压力之下脱颖而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会议明确了责任分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强化协调配合,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80亿元,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增加安排123亿元,用于新农保试点补助。>>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市公安系统拟试行文职人员制度
中国“绿卡”施行7年 申请将不再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