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湄潭翠芽

2014-04-10 16:01:35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如何把一个产茶大省推向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影响力,一直是贵州的茶产业多家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发展方向。记者不久前获悉,为保护传承贵州湄江茶手工炒制工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当地茶叶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湄潭翠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小组,计划在2014年内将湄江茶传统工艺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贵州全省茶园面积发展突破600万亩,跃居全国茶叶面积第一大省,有超过400万农民因茶致富。地处西南,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无污染的茶叶产区,是全国绿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这其中湄潭县是贵州绿茶重要产区之一,中国近现代首个国家级产业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早在1939年就落户当地,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办学,茶叶大师与专家学者采用“一芽一叶”技法创制湄江茶成功。

然而受客观条件影响,湄潭县传承多年手工炒制工艺濒临“灭绝”。 随着贵州茶园面积的逐渐扩大,茶产业链的完善非常重要,而茶产业的人才短缺是贵州茶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据了解,贵州茶艺高级技师人数不及云南的零头。为传承和保护湄江茶手工炒制工艺,湄潭县成立湄江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基金会筹备会小组,预计在2014年内将湄江茶手工炒制工艺正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潭县政协副主席、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开讯为此表示:“申遗是为了引发社会的关共同关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湄江茶手工炒制工艺,同时能更好地塑造品牌,产生更大的效益。”

作为湄潭当地企业,湄潭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静说,目前市场上很多湄潭翠芽“精品”都被打造成了“独芽”,但是用传统湄江茶手工制茶工艺制作的“一芽一叶”湄潭翠芽才是上品。为保护传承湄江茶手工制茶工艺,该企业甚至开出百万年薪待遇,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一批手工制茶师。

“尽管全国各地的传统制茶手工都各有千秋,但是提出申遗尚属首次。”湄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波表示,湄潭提出申遗更多代表着的是贵州诸多的优质茶、精品茶。当地政府也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湄潭,了解贵州。

(记者 赵凯)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精彩热图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