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图说话”版网络字典解读热词 网友点赞认同
回应>>>
这些拼音最具画面感
记者联系到网友“丁一晨DYC”,河北长大的她现居天津,是个80后,2011年起创作漫画《开学了,又要过这种日子了》而走红网络。
“归纳这组词,也是因为看了‘duang’的视频。在笑了一晚上之后,脑子里蹦出来了许许多多duang的‘兄弟姐妹’。”丁一晨告诉记者,自己列出了很多类似的拟声词,精心挑选出其中最有画面感的九个词,并配上了有趣的漫画形象。
“因为对《西游记》中的音乐很感兴趣,所以我最喜欢‘diou’这个词。有的网友说我拼错了,但事实上,我的这个发音比‘diu’字的发音还要圆滑一些,类似模仿电子音的声音。”丁一晨说,不只是自己总结这九个拟声词,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常用表达。虽然在字典里没有对应的汉字,但接地气的表达很有趣,也是跟朋友友好交流的一大法宝。
声音>>>
严格来说duang不是词
“词是有完整的音、形、义的。所以这些‘发音’,现在还不能叫词。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叫音节。”重庆市教委语委办邱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他们也关注到了这些“发音”,但是像“duang”这个音节拼出来的字,目前来说是生造的,纯属娱乐,属于典型的网络语言现象。
邱老师表示,网友总结的其他发音,如“shi”、“bia”等,是方言发音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事实上,这些方言发音是可以造出对应的字。之所以目前在字词典里没有对应的汉字表达,是因为在语言的流变过程中,这些方言发音没被大众所认可,没有进入公众认可的范围。”
“造出的对应字合不合适,能不能被认同,要历史来检验。收一个方言字或词进入字词典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邱老师说。
观点>>>
有些“词”在古汉语里有“根”
在重庆某高校任教、研究汉语言文学的邱博士认为,这些发音的拼写,并不完全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拼读规律,比如“bia”等。对于这样的读音,最好用国际音标来记音。
邱博士认为,网友整理的发音当中,有部分由来已久,在古代是有“本字”的。所谓“本字”就是为某一词专用的汉字。它们和如今的普通话相比非常生僻,因为时代发展、文字演变等关系,而被淘汰掉了,没能收入现代汉语词典里,但通过古今语音对照,检索古代典籍,我们或许能找到它们的“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