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成绩是留守儿童与父母矛盾的焦点
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矛盾都是缘于学习成绩。
刚参加工作的晓辉说,小时候的春节总是先甜后苦。当时爸爸在外地工作,过年前,爸爸回来的第一天对晓辉来说就像天堂,“不仅有新衣服还有很多新奇的零食”。但很快就“从天堂掉到了地狱”:爸爸看了成绩单以后,就会“一顿胖揍”。
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俩连小学三年级都没有念完,基本就算文盲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李小刚的爸爸李云虎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父亲、母亲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的分别为72.8%和67.9%,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大多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努力挣钱,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求学这条路上能“走得更远”。
但现实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日常学习也无人督促和辅导,再加上农村教育整体质量薄弱,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李小刚现在上高一,留过两次级,和他同龄的孩子已经要参加高考了。
“我妈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肯定问‘在哪呢?’第二句话一定是‘考试多少分?’”小国说。
调查显示,六成留守儿童与父母至少一周通话一次,这其中,81.9%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只有5.8%认为父母关心自己的情绪。
小国跟妈妈在春节期间爆发的矛盾,还是跟学习有关。
知道父母在外打工不容易,所以小国学习一直很努力。但上了高中后,他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期末考试成绩竟然是全班最后一名。
整个寒假,小国都沉浸在懊恼、沮丧中。而邱立花除了懊恼之外还着急,但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就取消了儿子所有的娱乐项目,每天催促小国写作业、学习。
“其实,我来之前是做好计划的,但是被她这么一催,心里更烦了。什么也不想学了。”小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