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5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2年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去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很多新成效,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用更加凸显。
新增驰名商标15件,认定数量创历史之最
据悉,去年我市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增长。全市专利申请3892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402件,增长29%;专利授权2036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26件,增长30.1%。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1年的1.65件增至2.34件,保持在全国第9位。
全市新增驰名商标15件,累计达到69件,位居西部第二,认定数量创历史之最。新增地理标志42件,累计达到129件,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此外,我市在版权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突破,全年共办理作品登记15040件,是2011年的17.3倍,超过全市前十年作品登记量的总和。
“双打”立案查处6162件案件,全国专利行政执法考核进入前十
去年,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双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万余人次,检查商家、企业等经营主体16万余次,立案查处案件6162件,捣毁窝点107个,涉案金额约4.1亿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全国专利行政执法考核中,重庆进入了前十名。
此外,我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全市公安机关共查处侵权制假犯罪案件3235件,办结率达到100%。全市检察机关严肃查办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全市法院系统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521件,审结1445件,新收和审结案件数量连续多年呈增长态势。
“在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机制的作用下,我市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30多亿元,推动招商引资16.5亿元。这说明,我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在不断增强。”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表示,随着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试验区揭牌运行,重庆版权云端服务平台、电子证据保全中心和版权司法鉴定中心的建成,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知识产权投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
“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需要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能够盘活企业的这些无形资产,对解决投融资的难题将有极大帮助。”袁杰表示,去年我市成立了两江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全市知识产权投融资规模超过了10亿元。
此外,通过深化“重庆制造”走向海外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和招商引资知识产权服务两大行动,我市出口专利产品从传统产业领域拓展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总共向国外申请专利150件,专利产品出口贸易额达20.4亿美元,知识产权运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关新闻
未来几年我市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力争到2017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记者从4月25日举行的2012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未来几年,我市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力争到2017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所谓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是指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获得权利、运用权利、维护权利的相关服务及衍生服务,是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2012年,美国仅专利信息服务市场就达到1000亿美元。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万多家,其产值规模达近60亿元。
“相比过去,我市知识产权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企业服务需求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政策扶持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还是面临产业规模小、龙头机构少、服务品牌缺、服务层次浅等严峻问题。”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坦言。
据悉,截至去年底,我市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106家,从业人员1097人,其中90%以上的机构注册资金在30万元以下、人员在20人以内,基本以专利、商标申请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为主,缺乏服务品牌,规模约6000多万元。这显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客观需求。
为此,市知识产权局、市发改委、市科委等9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将从政策法规、基础建设、人才培养、投入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如放宽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的准入门槛,将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纳入我市小微企业政策支持范围,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建立区域性专利、版权信息服务中心,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立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
“今年,我市将重点放在整合国内外专利信息和知识产权服务商资源,依托专利云,建设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上。”该负责人表示,该平台将集公共服务、商务服务、托管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预计年底就将进行试运行。(记者 张亦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