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安徽>安徽新闻
迎接高铁时代到来 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
2011-03-12 21:15:23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日前表示,纵贯我国南北的两条高速铁路大通道——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在蚌埠交汇,将进一步放大蚌埠的综合交通优势,为在新的起点上加速蚌埠崛起注入新的动力。

他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今年是蚌埠铁路通车一百周年,也是蚌埠开埠一百周年。作为京沪高铁中的一个重要车站、安徽省内唯一的一个高等级站点,蚌埠起于交通、兴于商贸,发展繁荣与铁路建设息息相关,被形象地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 1911年津浦铁路的全线通车,使得处于津浦铁路和淮河交汇点的蚌埠成为南北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使蚌埠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近代一个新兴城市。时隔百年,铁路再次垂青蚌埠,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在蚌埠交汇,将在新的起点上为蚌埠的加速发展崛起注入新的动力。

在京沪高铁对蚌埠市区域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陈启涛代表表示,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将促进蚌埠承接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转移、促进蚌埠市农业、物流业的现代化以及文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京沪高铁的开通会强化蚌埠市的区位优势,有效促进蚌埠承接长三角地区的第二产业转移。照城市总体规划,以高铁客站为中心的龙子湖东部地区,必将吸引高端人流、物流、加工、商贸等产业向这个区域集中,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兴城区。同时,高速铁路的引入必须要有快速的城市交通与之配套,从而推动蚌埠市路网交通的优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城市的有机更新。

借力高铁,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开发区,做实工业集中区,做优专业园区。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定位,促进产业集聚,完善服务和配套功能,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有效发挥园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高铁时代 抓住“同城效应”机遇

陈启涛代表说,高铁时代的到来,大大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沿线城市“同城化”和“一体化”趋势将更加凸显。京沪、京福高铁建成通车后,蚌埠到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分别为3.5小时、1.5小时,到南京、合肥仅40分钟,蚌埠成为南京、合肥 “半小时生活圈” 的一员,融入 “大上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在“同城效应”之下,蚌埠市与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及长三角地区交流将日趋紧密而频繁,相对于沪宁等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及较高的生活成本,蚌埠的地理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等优势,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市民休闲度假、居住养老的重要目的地。因此,蚌埠将加快培育和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承接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把蚌埠定位为皖北中心城市。未来的五年中,蚌埠要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蚌埠这座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青春。我们要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以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各产业的快速发展。

借力高铁 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联动

陈启涛代表表示,高速铁路以客运服务为主,由此带来的密集人流和高消费人群,“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的高铁运行方式促使旅游业最先、最直接受益。蚌埠市既有领一代风骚的大禹文化,代表人类古代文明成就的双墩、垓下遗址等远古文化,享誉世界的花鼓灯艺术等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又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未来,蚌埠会加快建设,适度凸显“慢生活”的宜居氛围,加快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吸引高铁沿线游客来蚌感受蚌埠大河文化、大禹文化、大汉文化、大明文化、大众文化的独特魅力,把蚌埠建设成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

他说,面对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作为京沪高铁21个站点城市之一,蚌埠将把抢抓高铁机遇、迎接高铁时代、发展高铁经济作为优先战略,依托自身优势,实施“南融北接”,有效集聚资源,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的皖北中心城市,以高铁经济引领 “二次腾飞”。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 季梵 万江)编辑:孙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保民生 促发展——中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详细

各地新闻
3月11日,世界因为发生在日本东北海域的8.8大地震而震惊;而此前一天,中国云南盈江县也发生了5.8级地震。防灾救灾,不仅针对地震灾害,也要针对风灾、雨灾、雪灾、汛灾、泥石流及森林火灾等灾害。>> 详细
点击排行
  胡锦涛对云南盈江地震作出批示
环保部:日本核泄漏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安排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