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震后的四川,如何在一片瓦砾中重建乡村社会?昨日,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北京地球村以及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组织专家齐聚成都,召开了“乡村之眼”生物多样性传播工作会,专家们和灾区的村民代表坐在一起,提出“当地村民理应是生态保护主体”的概念,他们应该参与自己家园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与决策。
村民拿起相机拍家园
灾后的重建,建什么房子呢?在“乡村之眼”生物多样性传播工作会专门布置的展台前,可以看到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地震灾区的村民拿起相机、带上纸笔,对自己家乡的生态资源进行的真实拍摄。虽然照片还算不上精美,但非常朴实,照片上有农村新建的房子、自家的农作物、乡村的风景等,反映了村民们“乐和”的生活态度。
观察并参与生态发展
“这些照片叫做‘乡村之眼’,因为都是我们村民亲手拍摄的作品!”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说,地震后的四川,必须回答在一片瓦砾中将要重建一个怎样的乡村社会,选择怎样的发展之路,而都江堰市大观镇的茶坪村和彭州市通济镇的大坪村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家园重建,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下了一切。
这些“乡村之眼”照片,正是这两个村的村民在专家和志愿者的协助下,拿起相机和笔记本,运用培训中所得到的基础摄影知识和调查技巧,展开大约20天的当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最终完成图文并茂的生物多样性乡村手册。通过这些照片的展示,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来自基层社区的反思和政策建议。廖晓义说,乡村发展中,如何体现村民参与,就应该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观察,而参与生态发展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来源:天府早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