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16位高考“状元”赴港:尖子生出境留学等于人才流失?

2013-07-20 10:45:2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名牌大学后发现,各校虽然未对尖子生出国情况做具体统计,但总体估计,出国者三四成,有些专业超过一半。

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对近5年来高考“状元”的去向统计显示,这些状元在清华完成本科学业后,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出国留学,近一半继续留在国内读研。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说,近年来北大毕业生出国率很高,普通专业学生出国率约为30%,一些重点学科的学生出国率高达70%以上。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和密歇根学院都是成立不久的创新人才“实验特区”,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说,这两个学院本科生毕业后出国的比例都超过50%。

23岁的王雨舟是上海交大密歇根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平时的学业成绩在全专业60多同学中排第一。如今,他已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将就读该校环境工程学。他说,当时选择密歇根学院就看重国际化办学,对今后出国有帮助,“可以说,从大一开始就做好了要出国的准备。”

对于学术尖子来说,出国搞科研也是越来越普遍的选择。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毕业留校教书的门槛也正“水涨船高”,研究生毕业想要留本校非常困难,出国不仅能享受国外科研环境提供的大量学术机会,而且,“海归”背景也成为进入高校执教的“捷径”。

尖子留学现象或更加明显

从高考“状元”到大学尖子,出境出国热引发社会对人才流失的隐忧。然而,记者采访的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不可将两者简单地划上等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吴坚介绍,近两年,学校年级前50名的优秀学生仅有一半选择国内高校,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人才流失”。他说,这些学生还处在受教育阶段。况且最后结果来看,不少学生最终还是回国发展。

王雨舟的长远打算也是如此。他说,出国也是为今后回国做准备,为今后去企事业或自己创业积累知识和海外工作经验。

复旦大学就业办主任刘金华认为,应以开放心态看待尖子生留学,内地知名高校都在强调国际化办学,但毕竟学生出国后会有不一样的视野,为了受教育者考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满足相关的教育需求。

清华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说,清华重视因材施教,对于有志于做学术研究、有培养潜质的学生,鼓励他们出国深造,积极把他们推荐到国际上学术声望高、学术大师汇集、正在进行前沿研究的教育科研机构,跟随大师开展研究,并鼓励这些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积累后,回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今后尖子留学的现象还会越发明显,对此,我们的教育也应在教育质量、教育氛围、学校管理、以及奖学金制度等方面正视差距,改革完善。

上海交大教务处长江志斌认为,内地大学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国际一流大学时,不能忽略人才培养这一大学基本职能,更不能以规模作为发展目标,而是要在生源、师资、学科、管理上都做到一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