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透视高考制度36年之变:成本剧增 改革在质疑中前行

2013-06-09 09: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考试心态:知识改变命运VS新读书无用论

特殊年代给了70年代的大学生历史性的磨难与后来者再难享受的厚遇,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田间地头走来,走到今天的成功位置上。文学、新闻两个专业更是那个时代的热门,“文学专业都是作家、诗人,新闻专业每个人都像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大记者。”

而如今,在高考填报志愿的现场,更是出现了学生欲报考新闻学遭记者劝阻的有趣一幕。在人头攒动的人才集市上,更多的毕业生们正在为2000元的底薪激烈竞争。面对699万的毕业生,今年更是迎来了“最难就业季”,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

新“读书无用论”也在部分农村重新抬头。大学生就业难,使原本以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遭遇尴尬,心理失落比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更为沉重。一位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子里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弟弟。”

高考加分政策:促公平VS遭遇信任危机

高考加分政策主要为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其初衷是为了促进公平。1950年高校招生时,国家规定应“从宽录取”以下特殊考生: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从此时起,高考加分制度则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政策。

之后20年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科竞赛获奖者、华侨、港澳台学生、烈士子女、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等都开始享受降分投档、高校审查录取的政策优惠。

由于一些具体项目由各省份自行制定,又加上考试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变形走样,加分项目偏多偏滥、公示仅是走过场、加分偏高等弊端频现,许多人走上了“为子求分”之路,高考加分政策也因此遭遇信任危机。曾有网友爆料: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示的加分考生名单中有4个考生的家长都是当地官员。福建漳州市更规定,凡是纳税在300万元以上的纳税大户,其控股企业主的子女中考均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高考成绩的每一分,都意味着增加或者减少成百上千个竞争对手。而现在,高考加分已成社会公平的敏感神经。“加分政策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是高考的利益太大了,只要有一线机会,有能力的就会想尽办法钻空子。”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