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校园频现同室操戈引关注 专家吁摒弃残缺式教育

2013-04-26 08:52:52 来源:工人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谢室友不杀之恩”,4月19日,复旦大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提请逮捕后,这句不乏悲凉意味的调侃,立即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不少人忧心地指出,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校园“同室操戈案”,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校园内时有出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防火防盗防室友’被奉为人际圭臬,对此,现行教育以及整个社会均难辞其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李兆良指出,受高考指挥棒影响,“唯分数论”始终是中国教育难以改变的现状,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一味以成绩取胜,普遍重智商而轻情商,这种“残缺式教育”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为校园安全,更为社会发展埋下了重重危机。

从1994年清华女生朱令的铊中毒,到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常宇庆向3名同学投毒,近年来,因同学不睦而引发的高校血案不断上演。就在复旦投毒事件持续发酵的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学生,又因口角捅死了室友。

过往的黑色记忆与现实的血腥重演,让“防火防盗防室友”,“谢室友不杀之恩”,迅速蹿红网络,一些网络社区还发起了“说说如何与室友相处”的集思广益行动,不少参与讨论的大学生纷纷吐槽“奇葩室友”、“极品同学”的糗事,感慨“大学真心朋友不好交”,“大家都不是那么单纯了”。

俗话说,同学情、战友谊,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值得一生珍藏与追忆。可如今,何以“防人之心不可无”论调在同窗间大行其道、《步步惊心》在校园内屡屡上演?

“过去,上大学不花钱,找工作包分配,同学间的交往少有利益之争,没有功利色彩,哪里像现在,件件都关乎前途,同学室友之间竞争残酷,难免关系紧张!”一位大学生叹息。

“种种病态社会现象极易造成人性成长中的缺失,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结构失衡,也使得一些青年学生易形成对他人的不满,如此恶性循环,必将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取向与行为模式。”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崔永军对记者说。

纵观几起校园惨案,皆是同学间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便致愤而投毒,或挥刀相向,这不禁令人惊诧。在“谢室友不杀之恩”时,网友“找壳的蜗牛”如此大倒苦水:“一个宿舍4个人,3个晚睡晚起,作息不正常,吵吵闹闹,进出习惯性地摔门,做事噼里啪啦,从来不考虑别人感受。好好说也说过了,吵也吵过了,她们不改,反倒认为你不合群、不讲理、不友善,怎么办?……”

李兆良指出,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6+1家庭结构中,从小备受父母与双方老人疼爱,习惯了众星捧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抗挫折能力较弱。在此情况下,一旦遭遇矛盾、冲突,就很难自我控制,无法理性看待事件缘由,个别人还会最终铸成大错。

“同室操戈频发,教师也当负一定责任”。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对记者表示,目前高校教师多只注重学生的学术研究,忽略了与学生在生活方面的沟通、交流,使一些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后得不到有效指导,长期无处宣泄、不会调整,最终遇导火索而爆发。他呼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教师也要从多角度理解、关注学生,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访问机制,做好相关咨询与指导工作。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同学 室友 校园安全 教育问题 高考指挥棒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