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为防空气污染 科学家计划加“空气幕”保护兵马俑

2013-03-01 21:25:44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我国北方冬季长时间、大范围的灰霾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已不仅局限在影响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甚至连地底下的兵马俑,也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近日,中国科学家建议,为保护兵马俑免受空气中污染物的侵蚀,需要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加装空气幕和其他改进措施,以重建考古学家发掘这些文物时的原生环境。

为兵马俑创造舒适的环境,这项考古博物馆环境控制措施的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资助的,该研究于2月初发表在了美国化学学会的著名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该研究中建议的“空气幕”是一种 由空气处理设备、通风机、风管系统及空气分布器组成的装置,外形类似家用空调。空气幕设备可以产生强气流,形成一面无形的门帘,将其两侧的空气阻隔开来。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的顾兆林教授向中国日报解释了空气幕的应用原理,“空气幕就像其他物理的阻隔一样,比如玻璃墙,可以阻止空气和热量的交换。研究证明,它可以阻挡90%以上的污染物。”

“我们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可能都见过那种无盖的冷柜。之所以冷柜内可以维持比室温低很多的温度,就是因为这些冷柜应用了空气幕的技术。”

顾兆林告诉记者,这种空气幕可以让污染和热量不进入兵马俑坑的内部,从而保护兵马俑及其他陶制文物,防止其情况进一步恶化。

目前,影响馆内文物的环境因素的主要是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霉菌等。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该研究的共同作者马涛接受了中国日报的采访。马涛告诉记者,空气中的污染物会渗透进博物馆的封闭式大厅,继而对文物造成腐蚀损害。

“比如,汽车尾气含有的主要有害成份中,对文物危害较大的有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硫化气,以及微量的醛、酚、过氧化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强氧化物会导致彩绘颜料的分解,其余则会沉积在文物表面,酸性污染物还有可能二次侵蚀文物本体、污染文物,” 马涛说。

迄今兵马俑总共探明的埋藏文物超过8000件,其中出土超过1500件,大部分出土文物表面颜色都发生了褪化。在兵马俑展示区的研究发现,目前湿度、降尘和霉菌等是影响兵马俑保存的主要因素,马涛告诉记者。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开始对室外、俑坑内和展柜内的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并进行了综合治理,包括禁止旅游车辆进馆、馆区内全面绿化、一号大厅窗户改造等措施。此外,目前也有科学家在对馆内的颗粒物对文物的影响进行研究。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兵马俑 空气污染 西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焦点图片

长沙“比基尼餐厅”

重庆学生造“箱宅”7㎡家

理科男造“妹子版”寝室

盘点全球令人无法想象的胖人

精彩热图

“地铁十八怪”风靡网络

中国狗狗秀性感丝袜照引英媒关注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 曾四次到访中国(组图)

30个月男人变成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