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年终策划:羡慕之期待之 那些传说中的“潮课”

2012-12-18 10:03:56 来源:新华教育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新奇课程引思考:七嘴八舌说“潮课”

  元旦前后,恰逢广东各大高校“选课季”。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悄悄在微博走红,被誉为“神级选修课”。这门课是中山大学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公选课,要求学生“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感兴趣”。开课的陈老师自称是个“哈迷”,说起开课的原因,她说:“国外有不少科学家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生物学,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学术研究,却用调侃、轻松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

  潮课不能心血来潮一哄而上

  钱报网网友熊掌鱼:目下的大学校园里,充斥着浅薄浮躁之风,我觉得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潮课”,就是形象生动的注脚。有联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指做学问的态度,我觉得现在的教育者也好,被教育者也好,缺的正是这种沉潜的素养。要知道,大学里的经典课程都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淘洗与磨砺,形成了一个个科学而完整的体系,它们应该受到敬畏。当然,不是说这些就是金科玉律,就不能“与时俱进”,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受到了挑战,遑论其他。我是说如果要设立类似“潮课”的话,必须经过严格缜密的论证,切忌心血来潮一哄而上,若非如此,说不定有那么一天,连秦桧、潘金莲之流也会披上各种漂亮时尚的马甲,堂而皇之地站到大学的讲台上,这并非耸人听闻杞人忧天。》》详细

  大学课堂需要潮课来激发学生兴趣

  钱报网网友程绍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各高校选修课学生逃课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已是当务之急。广东中山大学医学院开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课,让学生先当“哈迷”,再结合书和电影里的故事来讲解枯燥的遗传学等,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填鸭式的教育,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被迫性的学习,只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并摧残其身心健康。而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学习效率的飞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详细

  潮课“点心”,别挤走教学“主食”

  钱报网网友赵应昆: “潮课”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在课程设置和讲授方式创新和包装,让学生坐得下来,这无疑是遏制学生逃课的措施。只要“潮课”不是为迎合,不是为吸引眼球、赚取人气,或仅仅成为应付教学评估的手段,不喧宾夺主,不偏废了专业教育本身的严肃性,“潮课”“点心”别挤走教学“主食”,校园潮课就大有发展前途。

  钱报网网友烟雨一蓑:可以“与时俱进”,但不要“牵强附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授课是值得推崇的,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老师都觉得没劲。所以教改、课改都在想办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在“遗传学”前面加上“哈利波特”就能达到目的了吗?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电影故事情节确实会让学生精神一振,但只是作为例子而已。如果在其他的电影中也有“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情节,那怎么办?是研究电影还是研究遗传学?总得有个主次吧!“潮课”要潮在授课方式上,不要把科学知识“潮”偏了。》》详细

  课堂吸引力“潮课”不断推陈出新提升

  厦门大学体育课教学生爬树,中山大学计划开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课程……近几年,一些曾流行于小说、电影或网络的“明星”甚至游戏,与一些学科知识融合后,相继进入大学课堂,成为不少80后、90后大学生竞相追捧的选修课。

  “近年来,为了提升大学课堂吸引力,各种追赶时代潮流的新课程不断进入大学课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万鹏认为,现在,部分大学课堂出现一些符合学生口味的新课程,是一种好现象,它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根据学生的时代特点,不断引入新的元素,革新课堂教学,试图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呈现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这种创新做法值得推广,但要避免功利化倾向。》》详细

  有需求有市场 “潮课”多开又何妨

  人力资源管理师宋章玮指出,“潮课”的举措本质上是“因材施教”,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施教内容进行引申、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授知识与学生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从这一点看,中国高校的“潮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详细

  “跨界”碰撞利于学生融入

  在本市学校课堂上,引发学生追捧的“潮课”不少。复旦大学的《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课,说的是美食,教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药理学知识。上海大学开出《孙子兵法与商业战略》,对传统经典作出经营管理领域的现代解读,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重点在文化与学术、与教学的交叉碰撞,有利于学生更融入教学氛围。》》详细

  防止“噱头”喧宾夺主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王颖教授表示,一门新课设置与否,不是外面流行什么就开什么课。程序控制非常重要。首先明确对学生的培养方案,然后由教师提出申请,其内容、授课方式、学术性等都需经过多次审核。仅仅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即使开出来喧嚣一时,往往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需要关注新课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还要考虑这门课能否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详细

  创新在“潮”核心是“课”

  几年前退休的化学教授刘旦初先生,曾在复旦开了十多年的《化学与人类》选修课,有学生甚至连续选四年都没选上,最后一年选择旁听,没有学分也要学。他的课上不缺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但都渗透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润物无声。上海大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把理论融入“社交网站上的美国国家策略”等热点问题,令不少之前并不喜欢思政课的学生成了“粉丝”。

  反面的例子也有。这几年,“公益”成为社会热词,本市一所高校开出《公益劳动》必修课,上了几节理论课后安排学生去食堂擦桌子。几次之后学生提意见了,“明明桌上很干净,为啥还要我们擦?这样算公益吗?”学校调查研究后发现,课程具体安排确实不当,最终取消了这门课程。》》详细

  大学既植根于市场又要高于市场

  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认为,毕业即工作,实际上是职业教育的追求。虽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本科院校就要主动去靠近市场需求,被市场所“绑架”,而应根据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有相对独立于短期就业市场之外的价值追求。

  “大学要根植于市场又要有高于市场的意识,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有种不好的现象是,忽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如果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过于紧扣市场需求,一方面可能使普通本科教育演变成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可能使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其课程、专业体系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这并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黄达人说。》》详细

焦点图片

古今中外自杀的文化名人

细数十处最具京味赏雪地

探秘末日传说开始的地方

粉末春秋亮相孔子学院大会

精彩热图

八岁小萝莉身着汉服 灵动飘逸【组图】

范冰冰成“娱乐圈劳模”

女星成名造型盘点

沪女服务员遭劫持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