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甘肃省召开推进高等教育服务甘肃转型跨越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2-11-05 16:10:08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上午10:40,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推进高等教育服务甘肃转型跨越发展新闻发布会。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智平,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正元,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万明钢,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共同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这是甘肃作为“喜迎十八大:陇原在行动”第七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王智平说,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甘肃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证。截止目前,全省共设置普通高等学校42所,其中本科院校15所,高职高专院校22所,独立学院5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6所。全省14个市、州中,有13个市、州(除临夏外)设立了高等教育机构。全省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59.0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0.53万人;全省高校专任教师达2.32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36.36%,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47.74%;高考录取率达74%,再创历史新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3%,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同时,甘肃省高等教育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有6所高校被评为优秀。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有5所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在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有4所高校纳入工程一期建设计划(分别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中央财政每所高校安排资金1亿元)。在国家质量工程建设中,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527门;国家级教学成果34项,省级教学成果52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教学名师82名;国家级特色专业57个,省级特色专业12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团队9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2个。

王智平介绍说,今年5月,甘肃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十二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主要是推进“八项”任务和实现“七大”目标。

一、推进“八项”任务

一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甘肃省高等教育投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二是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施“飞天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等三个计划,设立16-20名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重点支持建设50个高水平团队和50个教学团队,每年选拔约60名优秀学术带头人,遴选约80名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学习。

三是着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重点扩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就业指导、重点学科建设和实验、科研机构建设。推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培育和建设25个重点学科、300门省级精品课程,高职院校中建成国家精品专业、国家级重点专业40个和2-3个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0个左右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重点支持150个具有学科优势和50个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30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0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五是稳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兰州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重点把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5所本科高等学校建成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

六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建2所与本地区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学校,建设1所具有民族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建成1-2所民办高职院校。重点支持建设5-9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10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10个行业性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七是整体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组织实施“高技术合作开发中心建设计划”等四项计划,由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建设10个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每年支持10个产学研结合项目;建立10个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组建10个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要技术依托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10个知识服务中心,新建3-5个高水平的战略研究咨询机构。

八是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开展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试点,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开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探索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开展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改革试点,完善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建设与推广试点,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模式。开展教师教育创新体系与免费师范生改革试点,探索实施欠发达地区师范生免费教育模式,建立一套较为成熟的招生、选拔、培养、就业制度规范。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实行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完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协作机制。开展高等学校分类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有序竞争,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开展促进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试点,促进民办高校规范健康发展。

二、实现“七大”目标

一是高等教育规模适度扩大。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在学总规模达到63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达到5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达到3.5万。

二是高等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在现有“一体两翼”高等教育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建1所医科院校、2-3所高等职业院校。支持甘肃联合大学升为本科院校。

三是高校分类指导体系更加健全。制定办学标准,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坚持特色办学,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在国家高校分类体系中准确定位,构建省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和毕业生就业检测反馈系统。

四是重点学科建设全面加强。集中力量建设与我省主导产业群直接相关的100个重点学科、50个优势特色学科和300个本专科重点专业、100个急需专业,整合全省学科资源,重点建设10个左右学科群。

五是高校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到2015年,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75%以上,专科学校达到50%以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5%以上。

六是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点扶持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七是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点建设好已有的国家级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力争新建2-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50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积极争取使高校博士后流动站总数达到50个。

王智平最后强调说,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和甘肃省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凝聚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的智慧和力量,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为甘肃建设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日报记者 薛朝华)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高等教育

精彩热图

遣返13名台湾嫌犯和通缉犯

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