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记得娃生日忘父母的 "新二十四孝"你能做到几条

2012-10-24 16:52:23 来源:重庆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记得娃生日忘父母的

今年8月,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单位共同发布“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在“重阳节”时,这24条孝顺新标准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你能做到“新二十四孝”中的几条呢?在一周时间里,重庆江北区文明办和复盛镇联合对400位16-45岁的市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子女因为精力、距离等原因,只能做到其中几条,而对于子女的无可奈何,父母们普遍持包容态度,老人们说:“孩子好,自己就好。”

极少给父母做饭,可做一次老人会感动好久

调查显示,在不和父母同住的中青年人中,能每月回家看望一次父母的占36.7%,每年看望一次的占41.8%,一年以上才能看望一次的占21.5%。而回家看望父母时,父母在家准备饭菜的比例高达93.3%,在饭馆吃饭的比例占5.2%,子女做饭的仅占1.5%。

“其实父母要求不高,偶尔给他们做一次饭,老人会感动好久。”受访者刘欢欢说,上个月母亲生日,她下厨做了一道妈妈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看着一碗排骨端上席,母亲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脸上笑颜如菊,转头对老伴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喽……”

这句话让刘欢欢很有感触,想到父母终究会慢慢老去,她不禁伤感:“父母都喜欢吃面、喝骨头汤,以后老得做不动了,我这个唯一的女儿难道还上街去买不成?”

不是不顾父母,而是没有精力和条件

此次调查还显示,受访的儿女们每天能打一个电话问候父母的比例为13.7%,每周能打一个电话的为63.4%,一个月以上才打一次电话的为15.4%。约68.3%的儿女平均每次给父母打电话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21.7%的中青年人每次与父母通话的时间在5-10分钟。

另外,11.2%的中青年人不清楚父母爱好;89.2%的儿女没有对父母说过我爱你;成年后没有陪过父母逛公园的占20.3%,陪父母逛过1-5次公园的占62.7%,陪父母逛过5-10次公园的仅为12.2%。

“不是不顾父母,而是没有精力和条件。”受访者罗强是复盛镇安置房建设工地的建筑工人,他的老家在四川农村,父母都已60多岁了。“我和老婆在重庆打工,常常都想回家看看老人,尽尽孝心,但回一趟家来回要花4天时间。城市生活成本又太高,连我自己都是住在工地,接父母来团聚不现实。”罗强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有活儿干,春节能按时领着工钱回家过年,实在没有精力关心老人的生活细节。

记得小孩的出生年月,却不知道父母生日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调查小组还进行了一次调查实验,即在街边随机询问受访者父母和小孩的出生年月日,并要求对方快速说出答案。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调查的20人能马上准确说出自己小孩的出生年月日,多数还能记起出生时辰。但当问及自己父母的出生年月日时,他们用得最多的词是“大概是”、“好像是”、“记得是”,只有4位受访者“过关”。

儿女没时间,老人能谅解

老人是儿女孝心最直接的感受者。因此,此次问卷调查结束后,调查小组也采访了几十位老人对于儿女孝心的评价。让人感到温暖的是,老人们都很能理解儿女的力不从心。

“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不强求他们这24条条条都做到,只要常常往家里打电话,有假期就尽可能回家,我就知足了。”复盛镇居民王婆婆说,孩子们要顾工作、顾小家、顾孙辈,都很辛苦,只要他们过得好,比什么都好。(记者张莎 实习生 韦巧云)

“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二十四孝 父母的爱 生日宴会 过关 重阳节

精彩热图

宠物化身偷窥狂"监视"主人

揭秘加纳的“女巫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