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边检机关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提高通关效率和安全性。
据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李俊杰介绍,近年来,中国边检机关加大信息技术建设力度改善信息技术环境,着重解决口岸拥堵的问题,
他说,过去,由于边检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装备落后,加之检察场地不足,面对旅客流量大幅增加,口岸拥堵,旅客长时间等候的情况时有发生。
同时,勤务指挥,案件流转处理、流量数据统计等缺少信息技术支撑,难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他说。
李俊杰说,目前,由于加大了资金的支持力度,情况已经极大改变。
“我们已经建成了以边检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公安部出入境管理中心数据库为支撑的系统。”
同时,形成以全球签证信息系统、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预报系统,船舶预报监测系统,人员车辆自助通关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为辅助的应用体系,他说。
“通过这些系统,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全国各口岸的工作情况,可以快速下达命令,快速统计出入境数据,及时发现一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他说。
李俊杰说,这些系统在保障通关顺畅、方面安全通关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我们在全国18个大型口岸建成使用了416条出境人员自助通道,自愿备案个人信息的旅客5至8秒即可自助通关。
在2011年入出我国的4.1亿人员中,选择自助通关的达到30%;在6个陆地口岸建设使用了154条车辆自助通道,在2011年2376万辆入出境车辆中,使用该通道的达到63%,单车通关时间缩短至10秒。
李俊杰说,2008年,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在空港口岸启用了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预报系统,目前已实现99%以上人员信息预报,简化了查验手续。
今年5月,公安部启用了电子普通护照,必将进一步提高公民通关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他说。
此外,公安部为边检站配备了证件鉴别仪器,建立了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证件研究室,区域证件研究室、边检站证件研究室三级联网鉴别机制,大幅提高了中国边检机关识别伪假证件的能力,他说。
根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各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达到4.1亿人次,其中外籍旅客达到5412万人次,在华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达到近60万人次,这与改革开放前1978前相比,中国内地出入境人员数量增加了73倍。
“增幅和增速都很大,广大出入境人员对通关效率,便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北京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长辉说。
“科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更新将要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口岸管理效率和能力,”他说。
“但是,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全球的合作来分享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成果,”他说,“例如,澳大利亚、荷兰以及国际移民组织在证件研究方面就给中国边检机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记者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