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协同推进 医改“第二季”破冰前行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颁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认为《规划》为“十二五”期间医改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是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2012年~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未来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的出台,预示着未来医疗资源结构将更趋优化。
《规划》让广大民众尤其是贫困的家庭看到了生命希望。“以药补医”画了句号,便民利民措施遍地开花,无一不是破解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大难题的条件,让老百姓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依托。
上述两段文字摘自《新华08网》近日刊发的文章和《荆楚网》最近发表的评论。《“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印发后,中央及各地主要新闻媒体迅速播发或刊发《规划》内容要点和相关政策解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评论员、时事观察员、网友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规划》的出台承前启后,为“十二五”期间医改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医改成效可打90分,“保基本”可拿满分
新华社特约评论指出,过去3年的医改,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一套基本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以及基本药物制度,从而缓减了日益拉大的医疗资源分享不公。《中国青年报》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医保时代,医保范围已经尽可能地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医保范围,群众对医保减轻看病负担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网》评论认为,最近两三年,医改力度不小,有目共睹。包括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的改革,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实施,成效明显。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研究员表示,如果要说这次医改的亮点,有一点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增加投入和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了。大规模增加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并非维持原有制度不变,而是通过改革,建立起面向全民、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用投入促改革,用改革促效果,最终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教授认为,医改的顶层设计“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医改的成效可以打90分,尤其是“保基本”,几乎可以拿满分。因为这3年来,医保的覆盖人数比美国还高,其次是保障的强度在提升,人均补助标准从80元提高到300多元,再次是报销的比例不断提高,医保一卡通实现了即时结算,方便程度在提高。
引领未来四年医改方向
《财经国家周刊》发表评论认为,《规划》秉承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正确的目标,看清了改革大方向与具体问题之间的关系。只要目标对了,改革的成功就如同燎原星火一般,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国恩教授说,通过对过去3年医改工作的评估、总结,《规划》对医改也作了更为细致的区分,并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改革措施。《中国经济网》评论认为,《规划》目标明确,也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同时还树立了这样一种心态,那就是在改革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修正来逐渐接近目标,最终把事情做好。
《中国新闻网》分析称,《规划》从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未来4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医改“指挥棒”之下,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如何踏踏实实走好这条医改之路更加引人关注。新浪微博用户“功夫妈妈2011”说:老百姓对《规划》中涉及今后举措的内容很关心。生命大于天,百姓看病难的状况如能解决,政府就为民众办了件大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认为,“十二五”医改的重大使命,就是要把基本医保从“扩大覆盖面”转到“提升质量”上来。郑功成指出,落实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的保障水平,还需要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与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加以配套,否则,仅仅提高政府补助标准而不控制虚高的药价与失控的医疗服务,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减轻预期就可能大打折扣。因此,在关注医保的同时,还要关注医疗卫生改革与医药流通改革,不能让医保“孤军突进”。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基本医疗保障中心常务副主任姚岚教授说,看到这个《规划》,很受鼓舞,政府对医保体系建设考虑得很全面,对“十二五”期间基本医保的保障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投资水平的提高还不够,还需要医疗机构的配合,要通过总额预付、按病种收费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来约束医疗机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