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意甲英超西甲|中超女足|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频道>专题>2011深圳大运会>独家新闻
深圳义工体制成熟 大运志愿者组织受益匪浅
2011-08-19 19:18:35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深圳大运会的赛程已经过半。深圳市共青团团委副书记张志华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大运会志愿者活动体现了年轻化,国际合作化及社会团体积极投入化的特点,志愿者已然成为大运会上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张志华表示,本次大运的志愿者行动与传统的义工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塑造引领中国青年时尚不一样的精彩“U”文化。

据悉,深圳市是一个义工之城,早在1990年6月,深圳市就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目前,全市共有25个法人志愿服务组织,1560支义工队伍,256542名注册义工。“注册群体体现出了民间性、草根性的鲜明,突出了全民参与的共性,”张志华说。

成熟的义工体制和庞大的义工团体让深圳大运的志愿者工作受益匪浅,他说。本次服务大运会的志愿者共计127万,服务赛场的2万人,城市志愿者25万人,其余则为社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多为原来的城市注册义工,在实践中很好的体现了经验传承的特点,做事更熟练,也更有效率。

当问及本次志愿者团队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大型活动志愿者团队的区别时,张志华表示,深圳大运会志愿者活动除了吸引广泛的社会参与之外,还体现了年轻化,国际合作化,社会团体积极投入化的特点。

“本次大运会志愿者由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注册义工贡献很大。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邀请了来自香港的800多名志愿者和全国146所高校的学生共同服务于大运,同时,来自港澳台及海外的很多社会组织也积极投身于大运志愿活动中,提升了整体精神面貌和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众多的大运志愿者文化活动之中,城市U站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悉,本次大运会的U站文化分为城市U站文化和场馆U站文化两个部分,城市U站服务内容为“4+1”模式,坚持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应急服务,社区服务和特色服务相结合;场馆U站文化将结合场馆赛事开展“笑脸展示”,“大运加U操”,“U车欢乐行”和“每日之星评选”等活动。

后大运的“U站”生存和发展也成了全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张志华表示,在所有的818个U站中,深圳市团委会根据地理位置,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等标准保留一定数量的优质U站。 这些U站会继续走公益化道路,社区U站将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载体,场馆U站会将在以后的赛事中继续发挥作用,城市U站将会是城市的“长效机制”,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各个项目。“目前,已经有6个社会组织将承担U站的后大运运行,这些社会组织的介入,必然会更好的促进U站的生存和发展”。张志华说道。

据了解,在经过市民、网友、志愿者推荐投票,以及媒体记者、有关专家参与,赛会志愿者被昵称为“小青葱”,城市志愿者为“向日葵”,统称“U哥U姐”。

深圳市向来注重经济建设和慈善事业、城市关怀的协调发展,从2003年开始的“深圳关爱行动”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关爱、感恩、回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为深圳大运会的服务开展提供强大了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记者 陈虹 实习记者 马卓然)编辑:马原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