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视频海外看两会
访谈热词记者手记
提案议案评论语录
人大论坛代表委员之声
报告解读百姓与两会议程两会辞典
数字两会关注十二五图片花絮
手机问政提案议案pk台
热点调查网友看两会
  独家访谈
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调控
2010-03-08 18:04

以下为文字实录:

采访者: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记者陈佳璐,今天我们采访到的是一位经常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被誉为中国财经外交官的, 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在新年伊始,我们和他一同展望2010年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向您解读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下中国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

朱部长您好,很感谢您在两会期间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刚过完春节,又是两会,可以说是一年之初,很多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很关心今年经济的发展形势,所以我们想听听您的一些看法。

朱光耀:首先,我们由于坚决的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一揽子刺激计划,200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我们全国人民满意,同时也使得世界都感到非常惊讶的、平稳的、快速的、增长的、好的成果。我们国家的GDP在危机的这种严峻的挑战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8。7%的增长,通货膨胀,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应该说,在危机挑战下,这样的好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确定的,果断实施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相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将向大会做详细的报告。

采访者:朱部长,您知道自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在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率先实现了复苏,实现了8.7%的强劲增长。今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起暖回升,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是否会更多的着眼于防范有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您如何看待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呢?

朱光耀:应该说去年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的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的、较快的增长。正向您所说的,我们的经济实现了8.7%的令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增长速度,这是在危机的条件下,中央国务院制定正确的、宏观应对的措施,引领全国人民来应对危机的挑战所取得的非常令人振奋的成果。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确定,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经济形势在变化,如果说去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的一年,那么2010年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的政策制定者,对我们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经济形势及其复杂的一年,从现在来说,我们的经济继续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我们今年第一个月,也就是一月份,我们的CPI就是居民消费指数是1.5%的正的增长,去年全年是负数。应该说,我们要密切贯彻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但目前来看,通货膨胀这个还是一个从数据上来看,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温和的,但是我们温家宝总理还是特别审慎的,特别注意考虑各个方面的形势的变化,数字的反映。前两天他在新华网回答我们网民那么多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我们经济形势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了国内、国外经济的政策变化、形势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是非常的审时度势来制定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我们相信,在我们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今年会继续的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采访者:前一段时间, 我们注意到中央提出今年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前一段时间经济政策可能会适时退出,您觉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吗?

朱光耀:我们实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应该说首先是基于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考虑到世界当时所面临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的挑战,是一个统筹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所制定的宏观应对的措施。那么这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时间上是两年的执行期,也就是2009年和2010年。因为,从时间的长度来说,党中央、国务院在制定四万亿的刺激计划时就是考虑到时间,考虑到危机的后续的影响,当然我们在第一年的应对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们经济保持了8.7%的增长率,而且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别可喜的是我们的国内消费在迅速的增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增加我们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央国务院就是从这个角度来使我们政策的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更进一步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福于全中国人民。采访者:您刚才讲到的今年就是2010年了?那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全世界都在瞩目,因为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走向,还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我们在制定退出策略的时候和美国和欧盟等世界其他的经济体会怎样的协调呢?您可以不可以具体的谈一下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国际协调问题?

朱光耀:国际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蔓延到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也对包括在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冲击。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发生地是美国,而且是爆发在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华尔街。应该说,美国首先应该承担责任,应该负起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同时又是这次危机的产生国的责任,他们要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来稳定美国的市场,稳定包括美国金融市场在内的世界金融市场。同时,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来推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当然,这场危机是世界性的,所以要进行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来共同实施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恢复世界经济的复苏。

正是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我们才有了2008年11月15号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G20金融峰会,才有了2009年4月2号在伦敦举行的G20第二次峰会,到了去年的11月23号,在美国的匹兹堡举行了第三次G20的金融峰会。这三次会议都取得了成功,重要性在于世界的主要国家领导人聚集在这个重要的场所,来研讨,来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代表中国人民出席了这三次重要的金融峰会,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的政策、立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来推进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我们应有的有限。

应该说,国际G20金融峰会在协调世界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方面发挥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世界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对于世界经济在目前的形势下,虽然出现了起稳回升的一个良好的态势,但是这个增长还是不稳定的,复苏的根基还是不牢固的。我们要使得这种复苏,使得这种增长建立在可持续的水平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包括了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的协调。

因为你知道,如果过早的退出,世界经济复苏的根基不稳固,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特别是在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包括希腊这些国家,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从战略的高度,以全局的思维来探讨世界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一个新的课题。

采访者:您刚才讲到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地美国,那前一段时间美国可能在考虑实行温和的退出战略,中国的退出的时机会如何选择呢?您也讲到了如果退出过早的话会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二次探底,如果过晚的话,有可能引发经济过热或者是通货膨胀的风险,您觉得这个时机该如何选择呢?

朱光耀:美国也不是在考虑温和的退出。

采访者:澳大利亚呢?朱光耀:澳大利亚作为一个人口不到两千万,所以它是一个发达的经济体,但是它在大洋洲,它的影响不是全局性的,所以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要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具体的国情,同时要看到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所以我想世界的主要中央银行在退出方面都是非常慎重的。中国的货币政策,我刚才介绍了,中央已经明确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我们基本的政策的着力点。同时要根据新的情况,使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更有针对性,更加提高有效性。

采访者: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考虑跟美国、欧盟等世界其他的经济体协调退出的步伐?朱光耀:我们在各种重要的会议上,包括G20峰会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这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在我们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挑战的情况下,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采访者:那我们很关注的是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今年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刺激国内的居民消费呢?

朱光耀:应该说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支持社会保障、教育还有农业这些同全国的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领域。去年在这些包括保障性住房支出方面,财政是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持的作用,这是公共财政应该发挥的职能,也是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是非常重视对于包括三农,包括教育,包括卫生、医疗、住房保障支出这些领域的财政应该提高支持的力度。应该说,这些方面我们去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在消费支出方面,还可以回忆起我们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这些惠及我们几亿农业人口,农民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金融危机的严峻的挑战下,2009年我们全国的消费增长了近17%,16.9%的增长,这是非常难得的。你就看到了我们的消费领域在支撑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我来评两句:
匿名发表     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搜
  手机问政
· 江苏苏州 1377***5616
希望政府能关注农村养老保险,让到了退休年龄的农村人安享晚年。
· 上海 1365***7992
房价居高不下,百姓何以为家?贫富分化加剧,和谐从何谈起?男女比例失调,社会如何稳定?
· 江西南昌 1397***0023
国内的很多收费高速公路,收费程度早超出其施工及维护成本,不知能否将其列入讨论议程,实现真正的四通八达。
· 湖北武汉 1397***3921
美国总统奥巴马每天要看10封来自民间的信件!言路畅通很重要,不知道我国有没有这样的机制?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