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公寓第三代
胶囊公寓第三代:增加了夫妻房
黄日新在电脑前展示自己第三代胶囊公寓设计图
中国经济周刊9月28日报道 2010年9月,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东街附近的第三代黄日新“胶囊公寓”正式推出。
“走进一间房,迎面一张床,三面都是墙,抬头铁丝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日新“胶囊公寓”。初见这样独特的公寓,怎么也想不到,如此简单的建筑物能够提供所有的生活必须条件。
2008年,退休在家的热能动力高级工程师黄日新老人,受日本“胶囊旅馆”的启发,开始自行设计、建造“胶囊公寓”并出租。黄日新给“胶囊公寓”的定义是:给人提供最小的生存权和最有限的隐私权的小型建筑物。
从2008年1月起,历时两年零八个月,黄日新先后推出了三代胶囊公寓。位于六郎庄的第二代胶囊公寓推出仅仅三个月,由于其人均使用面积2平米的规格不符合北京市的最低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平米的要求,被迫拆除,已经入住的住户也被迫搬走。
“我做胶囊旅馆本来就不是为了盈利,只是想为北京解决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提供一个可行的办法。如果盈利,都会用来做慈善。”黄日新说。
第三代胶囊公寓主推的户型是夫妻双人间,比起之前的两代“胶囊公寓”,第三代显然更加宽敞舒适,人均使用面积差不多5平米,还增设了厨房、餐厅、淋浴间等。“这不是用来常住的地方,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流动人口的过渡性的居住问题。比如大学生,他们事业刚刚起步,还没有什么经济能力,住在这里只是暂时的,等他们经济稳定了,就会搬走。至于租金也很便宜,单人间350元一个月,双人间450元一个月。”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