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盆”可持续的“冷水”
这种高速增长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到底带来了多少益处、是否属于可持续发展?一些专家已经给这表面的火热开始浇凉水退烧了。徐长明说,汽车的增长率应该是GDP增速的1.5倍。如果以此计算,那么中国汽车市场增速达到12%至13.5%才属于一个合理范畴。目前的高增速显示出了一种不寻常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说,2009年中国车市在减税等刺激政策的拉动下逆市上扬,很多消费是提前透支了,这将对2011年的汽车销售产生很大影响。一些业内人士和市场调研机构也预测,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可能会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这种数量上的增长并没有解决中国汽车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说,目前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方面,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例如在自动变速箱和汽车轻量化技术方面就是空白,在汽车电子技术方面,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越拉越大。
同时,国内汽车产业还没有摆脱“小、散、弱”的局面,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生产整车。国内车市的疯狂“增长”,也有汽车产业发展模式被各省份竞相克隆所暴露的某些问题。然而,业界仍在用“过于乐观”的预测掩盖产能过剩的风险,使得汽车业整合缺乏“优胜劣汰”的环境和土壤。即使是最大的前三家汽车企业,从全球市场角度看仍处于一个非常弱小的地位。纵观国内百余家整车生产企业,无一不是始终在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低端踱步徘徊,鲜有在自主品牌方面跻身国际一流队伍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汽车企业的高速扩张,被一些专家认为是“虚胖”或“虚火”上升,其可持续性、合理性皆受到很大质疑。陈斌认为,这种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不仅会阻碍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尽快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能源、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大局着眼,统筹兼顾,对汽车产业未来10年的发展空间和速度进行科学预测与定位。否则,这种超速的“高增长”将给汽车产业自身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
来源:新华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