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变脸” 检测设备成“摆设”----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部分项目追踪
河南省审计厅最近一项审计调查显示,近几年该省投资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资金多次被挤占挪用,已建成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多数也没有正常运转,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担忧。
挪用食品检测专款 “建办公楼买小轿车”
河南是农产品生产大省。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让百姓“吃得放心”,近两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安排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2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多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320万元,省财政投资2445万元,有关市县配套投资1315万元。
这些食品安全项目的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如何近期,河南省审计厅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查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尉氏县农业局挪用相关项目专项资金19.62万元,购置北京现代越野轿车一辆;息县农产品质检站违反相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拿出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发放项目仪器设备验收人员补助。
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相关项目主管单位,河南省农业厅自身也挪用项目资金446.4万元,用于省农业厅新办公楼建设。
一些地方或部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加之地方配套资金成了“空头支票”,使食品安全项目进展缓慢,或沦为“半拉子工程”。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因专项资金被挪用,至今无法投入使用。河南省审计厅调查时,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23.6万元,仅占总投资的6.35%。
该中心主任陈丛梅说,相关项目资金都是由省农业厅直接管理,省质检中心并不清楚如何使用。“厅里使用这些资金干什么,也不会给我们下级打招呼。”
对此,河南省农业厅财务处负责人受厅长朱孟洲委托向记者解释说,厅里对这个项目的资金进行了统一调剂使用,除了购买仪器设备,改扩建实验室外,考虑到想把办公场所和实验场所分开,就挪出一部分用于农业厅新办公楼建设。
据河南省审计部门介绍,专项审计结束后,部分被挪用资金已归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正在进行整改。
上百万元的检测设备 闲置成了“摆设”
调查发现,不仅食品安全检测项目的部分资金被挪用,一些建成的相关项目也成为“摆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只是上级检查时“装装门面”。
据河南省审计公告披露,列入此次调查范围的12个项目中,有9个项目已完工并可投入使用。但除了济源市农产品质检站外,其他8个县级质检站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残留农药速检,主要设备至今不曾启用。
一套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国家投入的大量专项资金,竟然变为“摆设”,原因何在
唐河县农产品质检站检验科科长刘长磊说,此次项目购置的检测仪器设备,总价值300万元,功能齐全,不仅可以检测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而且可以检测重金属含量。但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他们过去都没有接触过,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自然也不会使用。”
“为弄清这些设备的用法,站里专门派人到北京和广州学了两次,对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机器,现在已能正唱关机,并进行一些简单操作,但还没有进行过正式检测,也不能出具检测报告。”刘长磊解释说,“有的机器开一次成本得一二百元,我们工作暂时也用不到。”
尉氏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李慧玲也表示,相关检测设备买回来后,如何维护,要打电话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教。而且,有些仪器的运转成本很高,有的光预热就得几天,耗材也很贵,所以很少使用。
“关键问题是培训工作不到位。”唐河县农产品质检站站长杨亚黎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很好,实际工作也很需要,但人员培训跟不上,行业监管跟不上,等于没用。
不能再让消费者光吃“带虫眼的菜”了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显示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转变。但河南农产品质检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显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依然很多,急需引起重视。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眼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还没被摆到突出位置,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所以才敢挪用资金建办公楼,才会出现大量设备闲置问题。”河南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说。
“这也暴露出相关项目的规划存在一定问题。”河南省审计厅有关人士坦言,“没有根据农产品区域布局、产品种类等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检测网络,存在一定盲目性,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河南省审计厅发布的审计公告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组织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建成项目正常运转,同时加快推动建成项目的技术认证工作。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因为缺少食品检测设备,部分消费者甚至把虫子当做“检测工具”,专门挑有“虫眼”的蔬菜购买,因为“虫子吃的菜农药残留肯定不超标”。
为此,一些专家呼吁政府部门强化食品安全项目的监管,加大问责力度,不能再让消费者光吃“带虫眼的菜”了。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