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个特区”、“西部深圳”,这是近来中外媒体送给新疆喀什这个“古丝绸之路上最大驿站”的新称呼。喀什与伊犁州霍尔果斯将建国家级“经济特区”,打造中国北疆安全核心区及辐射中亚南亚的“经济圈核心区”,这可不是一个单单让新疆当地人高兴的事,《环球时报》记者7月份在新疆看到的外来人似乎更多些兴奋:一位吉尔吉斯斯坦商人说,他在电视里看到喀什要建特区的报道,“坐上飞机就赶来了”;据称,前些日子来喀什考察的中亚某国省级官员中,竟有“微服来访”的该国副总理;而在邻近的塔吉克斯坦,广播电台中也在讨论“喀什带给塔吉克商人的新机遇”。这一切与记者一年前看到的新疆完全不同。不过,在采访中,一位新疆官员坦言,这里的干部比内地干部难干得多,她一年有4个月要花在维稳上。新疆问题专家潘志平提醒说,“新疆的经济特区不同于别处,它还担负着国家安全战略的重担,这里需要理性,而不能是冲动”。
喀什夜市开到凌晨四五点
去年7月10日,记者曾前往喀什采访,当时喀什的气氛相当紧张。一年后,记者再从乌鲁木齐飞喀什时,第一个信息是:机票全价,不打折。用航空公司售票员的话说是:“最近去喀什的生意人和游客特别多,机票抢手。”记者在乘坐的南航航班上发现,2/3乘客是疆外赶去喀什“找机会”的商人和想体验“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外地游客。
如果不是提前打电话约好的话,记者在入住的喀什地委宾馆门前想随手打上出租车还是挺难的。记者熟悉的维吾尔族司机木台里甫·库尔班去年曾伤心地说:“原来一天能拉180块钱,现在几乎一天也拉不着一个人,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一年之后,库尔班却忙得有点轻闲不下来了,他告诉记者:“现在一天能拉300多块钱,而且拉的客人都是口内来的。”
在喀什,记者还常在晚上23时去当地三运司夜市和环疆夜市。三运司夜市有近百个摊位,因为生意好,记者有时要排十来分钟才找到一个可以坐下来品尝小吃的位子。这家夜市的食客以汉族人居多,但也有好几桌维吾尔族民众围聚在一起,边吃边谈笑。在三运司夜市做麻辣烫生意的刘云飞说:“这段时间生意确实好多了,并且要经营到凌晨四五点,热闹的时候我这个摊的六个人手都忙不过来。”环疆夜市也同样热闹,吃小吃的多是维吾尔族人和来喀什旅游的游客。说到游客多,今年夏天喀什还出现了不提前预订房间就可能没有地方住的情况。在塔什库尔干县和红其拉甫口岸,记者也遇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