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柳编,阜南县政府还和蓄洪区的百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发展了板鸭、毛豆、芦蒿等多种产业,并注册了“王家坝”、“蒙洼”等商标,谋求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阜南县农委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一麦一稻的种植结构,期望通过秋季旱稻种植,提高单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刘郢庄台67岁的张洪才老人见证了自己和周围几代人的“洪水生活”,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县乡政府带领大伙想了许多办法,村民们自己也是发挥所能,出去打工或搞特色农业生产,生活越来越好。
“国家要管的地方太多了,我们虽然受灾,但也不能总躺在政府的怀抱里等米下锅。你看,乡亲们凭着自己努力盖起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和沼气,这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啊。”张洪才感叹道。
“尊重自然,科学治水,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尽管不远处淮河洪水滔滔,60岁的方国政却坐在自家院里安心地和老伙伴们聊着天。自从四年前在王家坝保庄圩安下家后,方老汉和周围一起从淮河行洪道及河滩地上迁出的农民就再也没有为洪水而发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