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联播中引用4月3日中国证券报的文章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收入与房价的客观差距,实力与欲望的巨大悬殊,同龄人不同生存状况的天壤之别,“买房结婚”不仅是中国年轻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样也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年轻人。阐述了欧洲、美国、德国、韩国、日本、英国、比利时等地方的年轻人如何面对高房价和住房问题。 [“买房结婚”同样困扰各国年轻人]
早在3月26日,央视《新闻1+1》就对《67家上市房企负债超5100亿》提出了质疑,在房价高起、地王频出的今天,你能够想象那些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商,而且是上市企业的身后,居然是背一屁股的债吗?截止到3月23日,已经公布了年报的67家房地产上市企业数字显示,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净利润是282.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成左右。而与此同时,这些公司的负债已经超过了5100亿,这个巨大数字反差说明了什么呢?
人民日报追问中国楼市
4月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民生三问”栏目推出系列报道“追问中国楼市”,并在当天刊载《中国楼市三问:老百姓如何才能住上房?》,记者在回答编辑提问是说道,无论政府文件或地方官员如何表述,在现阶段,房地产业一定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是客观事实。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房价如果真的出现大幅下降,甚至像一些人预测的那样出现“腰斩”,后果同样不堪设想。地方政府会立刻感受到财政捉襟见肘。
在回答编辑提出的近期房价会不会下降时,记者王炜说,由于去年销售火爆,开发商普遍看好今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加上目前开发商的资金链仍然比较充裕,缺乏降价促销的动力。因此,近期,各地房价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从当前一线城市的情况来看,房价仍在惯性冲高。但是也要看到,一季度住宅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已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敲响了警钟。
4月6日,《人民日报》对《是否取消房地产预售制》发问,文中指出商品房预售制缓解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促进了住房的市场供应,成为我国新房销售的主要方式。但是近年来商品房预售制度饱受诟病,甚至被认为是导致楼市秩序混乱、房价飞涨的“帮凶”。两会期间,多份提案议案建言改革或取消房地产预售制。是去还是留?关于商品房预售制命运的讨论再次展开。
提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商品房屋预售制度弊端显现,导致购房人看不到房子就交钱,一旦房子出现问题,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对开发商的惩罚措施十分有限。
4月7日,《人民日报》更是从住房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中国楼市本身出发,追问《住房制度改革要不要大幅调整?》。文章指出,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通过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二次房改”再度成为社会热词。这种呼声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从1998年开始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房改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文中提出,要避免过去宏观调控出现“一调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首先要明确宏观调控的目标。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根本目的是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满足各收入阶层居民不断提高的居住需求。
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应该着重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盘活二手房和租赁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预售制度等。
来源:新华网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等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