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编制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已完成初稿,并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规划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涵盖重庆31区县和四川15个市县。“分家”前,两兄弟有过明争暗斗;“分家”后,有过守望相思。如今,成渝这两个“分家”10多年的“难兄难弟”,又将携手再续前缘。
时值全国两会期间,此事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西部开发十年后,西部省份将迎来怎样的新一轮机遇?成渝经济区在未来西部发展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揭秘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幕后故事。
成渝地区不同于长三角、珠三角
在成渝历史上,曾爆发过无数次的“口水战”,但是成渝两地仍来往不绝。杨庆育说:“这就证明了成渝是分不开的。”他认为,西部城市发展的原则是立足于自身资源,并寻求对资源的高端化利用。当各个城市都立足于自身条件来谋求发展时,产业重叠和城市竞争的出现就在所难免。
然而,成渝经济区有特殊的形成背景。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使成渝地区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两极的“哑铃”状城市群,成渝经济区便基于这个城市群而形成。
杨庆育认为,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成渝两地不仅文化、习俗相近,更因为两地曾同属于原四川省,经济布局上也极具互补性。例如临水性产业、天然气化工、大型军工企业转型而来的制造业大多分布在重庆,而电子、航空产业相对较多地布局在成都。这都是历史形成的特点。
成渝经济区规划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正因为成渝两地的经济渊源,成渝经济区作为“重点地区”很早就曾进入国家重点开发的视野,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杨庆育说,西部主要的经济板块有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城市群和北部湾,而关中天水城市群和北部湾的区域发展规划早就出台,成渝经济区规划这才开始,是最晚的一个。
据了解,2007年成渝经济区规划开始起草,重庆、四川两地发改委多次碰面交换意见,包括两地发展的战略。中科院地理所也曾多次到成渝调研。
而今,在西部开发十年后,西部发展面临着新的起点。杨庆育表示,成渝经济区规划此时进行,在国家层面,也有着面临新的十年政策接续的考虑。因此,成渝地区在西部开发中加快发展,已经时不我待。
规划提出在重庆布局直升机制造基地
据了解,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有20.6万平方公里,涵盖重庆31区县和四川15个市县,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布局密集。常住人口1亿人,GDP1.4万亿。其区域经济密度(单位平方公里内经济总量)是西部平均值的14倍,人均GDP高出西部平均值40%。
在成渝经济区内,有一大批产业集群,拥有黄金水道、两大区域机场、10多个支线机场,以及多条陆路干线交汇的交通便利。
杨庆育透露,在规划初稿中,重庆提出的相关表述都得到了体现。甚至重庆没有设想到的,国家发改委等规划编制部门也想到了。
例如,规划提出在重庆布局直升机制造基地。杨庆育认为,重庆有巴山仪器厂等技术雄厚的配套企业,并与意大利一公司签订了直升机合作项目的框架协议,因此在重庆布局是完全有条件的。并且,在产业门类设置上,大飞机项目在上海、天津,支线飞机在西安,西南地区还没有飞机项目,因此该项目布局在重庆,对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很有好处。
杨庆育表示,在西部开发新的十年,相关政策会密集出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或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主题。相关部门将对有条件、基础和潜力的地区进行重点开发、重点布局,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开发新的引擎,必将在新一轮西部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链接
成渝经济区:西三角的“前奏”
成渝经济区即将从设想变为现实,而“西三角”与成渝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关系?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表示,成渝经济区可以看作是“西三角”的“前奏”。
杨庆育介绍,长三角、珠三角,得名来自地理概念的“冲积三角洲”,而“西三角”是经济板块概念,得名更多的是从形象称呼出发。川、陕、渝均处西部,并一直有经济往来,因此从西部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发展“西三角”。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一共有61个城市,具备成熟的协同发展条件。
杨庆育透露,从2009年起,川、陕、渝三省市就“西三角”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思路,提交三省市政府。
杨庆育强调,推进成渝经济区,正是推进“西三角”前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川、陕、渝三地的交往正日益密切,三地间高等级公路、城际铁路建设正逐步推进。
来源:重庆日报(记者 杨冰) 编辑:马原 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