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日报独家报道
|
辽宁开放的前沿:营口开发区 ——专访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区长王延东 2009-03-19 11:51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渤海之滨。东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营口港,坐落在开发区内,2007年港口吞吐量突破一亿吨,成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近年来,营口开发区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日,中国日报记者吴勇、刘策邀请到营口开发区区长王延东,就开发区的变化、发展优势等话题进行了专访。 【中国日报记者】:营口开发区一直是辽宁开放的前沿,总结过去的发展历程,您觉得这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延东】:开发区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辽宁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开发区成立25年,基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第一,由小到大。开发区的GDP已经实现175.5亿元,是建区之初的124.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倍,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4%,出口创汇增长18.2%。第二,由农村到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开发区人口共40万,其中城市人口28万。从城市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上看,这几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亿,城市功能得到进一补完善,渔村变城市。从社会保障上看,失业率在3%以下,在开发区只要愿意工作就不会失业。农民保险,合作医疗,城市职工保险等5险全部交纳,失地农民也全部纳入保险体系,率先完善社会保障进程,是城乡一体化的典型。 第三,改革开放30年,营口是辽宁一个窗口。营口港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开发区的雏形。这些年的对外开放引来了很多新项目,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企业投资落户,外资企业300多家,我们港口目前已经与50多个国家实现通航。随着鞍钢落户我们开发区,引起了世界瞩目,开发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开发区从影响上和经济总量上看,已成为了营口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中国日报记者】:开发区招商进行的这么好,您认为有哪些原因? 【王延东】: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主观方面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同时各级领导给予我们很多的优惠政策。“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把我们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给我们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客观方面是我们客观存在的优势。我们有港口,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我们还有环境优势,有望儿山,仙人岛,渤海湾温泉等。 另外,开发区通过多年的积累,提出了“筑巢引凤”的思路,实行大开发战略,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吸引企业投资。还有我们的服务理念,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职能,保证为企业的服务效率。开发区主要以邻港邻钢为主,做大做强产业链,打造我们开发区自己的特点,奠定了开发区今后发展的基础。 【中国日报记者】:开发区如何利用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平台,发挥更好的作用? 【王延东】:营口开发区在“五点一线”中的机遇最大。五点一线中,营口应该率先突破。在五点一线中,我们是除大连港外的第二大港,而且是不冻港。另外我们有大面积完整的工业用地,这些都是我们具有的优势。相对于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我们已经有了基础、雏形和框架,经过十几年的量变积累,我们会率先产生质变的突破。沿海经济带的开发,为我们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提供了机遇和保障。 【中国日报记者】:开放程度越高,风险也随之提高,机遇总是有挑战伴随,开发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挑战? 【王延东】: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开发区的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从困难与挑战上看,金融危机的蔓延使我们受到了影响。但是开发区这些年形成的产业链条并不是单一的,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小,目前发展基本上正常。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争取以积极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到开发区来,在危机当中找到商机。我们将通过环境的改善,服务的增强,对项目的支持,引进更多更好的项目。 【中国日报记者】:开发区未来发展目标是怎样的? 【王延东】:我们发展的方向是建成一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越来越强的现代化、生态化港口城市。我们已经连续多年保持30%的发展速度。今年一月份已经实现开门红。困难有,希望更大;压力有,机遇更多。 编辑:邓京荆 来源: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记者 吴勇 刘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