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记者看延安
|
延安行第二日:宝塔山见证青年记者誓言 2009-07-28 15:41
这天下午,就在清凉山山麓的延安新闻纪念馆里,记者们听得是那样专注,看得是那样用神,边看、边听、边问,边记、边拍、边思。一进入展厅,毛主席写下的"深入实际、不尚空谈"八个字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展厅三楼,在场景原复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新华社收发室的窑洞前,参加这次活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新华社的记者们分别聚在一起合影留念。"找到根了,回到家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沛用相机拍个不停;"很亲切,很激动!"新华社记者王以端话语不多,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77岁的延安老新闻工作者苏若望成为今天延安新闻纪念馆最闪耀的"明星",参观结束后,记者们簇拥在他身边,聆听他讲延安时期新闻工作的情况。大家满怀敬仰之情,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许多人的小本子上写得满满当当。为了把节目拍得更好,中央电视台记者刘保军、庞小薇顾不得吃晚饭,前往苏老家补充采访。在今天上午,记者们分别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了解延安时期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工作和生活状况。"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孕育出了一个新中国,真得很了不起!"来自光明日报的几位记者聊天说。延安精神在每一位青年记者心中荡漾,记者们互相采访,互为采访对象,说看法、谈认识,互动之中友谊也得到加深。雨后的枣园,清新宜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杨钧天在一夏令营团队中发现他的老相识--北川中学初一学生邓柯健,他们是在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认识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自然成为两位共同的话题,"用自力更生的精神重建家园,你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杨钧天鼓励道。对新华社记者郝方甲来说,她今天还有一个重要收获是,上午与讲解员的聊天,让她知道,会说会唱会跳的讲解员们组成了延安精神宣讲团,去过深圳等许多地方讲演,这也是一个继承和传播延安精神的团队。从这个群体身上,她受到了诸多启发。一天的参观学习结束了,大家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想法,晚饭后许多组、单位的交流又开始了。而忙活了一天的领队们在晚上七点半准时来到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魏地春的房间,同昨天一样,总结一天的事情,商谈明日的工作……(李可) 中广网记者李沛正在采访 中宣部副秘书长在和编辑记者们一起倾听讲解员的讲解 曹燕 摄 编辑:肖亭 来源:中国记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