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要闻
![]() |
形成“群”“市”“链”集聚效应,虹口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 2009-11-24 22:25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前不久,国务院明确将北外滩列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之中,而实际上,虹口区在北外滩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上的自觉探索已经将近10年。坐拥北外滩航运之“地利”、航运企业已成“群”、航运要素已成“市”、航运产业已成“链”的虹口区,有了中央政策这把“尚方宝剑”,将把10年来在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上积累的“先发优势”,更有效地圆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之中。
虹口的“航缘”,由来已久。史载,早在1845年,英商就曾在徐家滩(即今天虹口区北外滩东大名路、高阳路)一带,建造驳船码头。北外滩也因此成为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虹口区与航运结下不解之缘,甚至连区名都是因虹口港而得。进入新世纪以来,虹口人在发展中体认到,有悠久的航运历史沉淀,有小有名气的航运基础,是发展的优势所在,然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虹口瞄准的,是建设真正国际吸纳力和辐射力的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 对于虹口而言,10年来在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上的成效,尤以三个“成”最为突出——航运企业成“群”、航运要素成“市”、航运产业成“链”。 在航运企业成“群”上,北外滩现在已经有近2500家航运企业集聚,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十年间,航运税收占区财政收入总量的比例从提出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时的3%~5%提高为15%,航运服务业从培育先导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航运要素成“市”上,虹口立足于营造一个要素市场,提供包括航交所、海关、口岸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服务。 多数外资企业并不太在乎税收返还多少,倒是对当地的市场服务非常关注,对当地的要素集聚程度非常关注的需求出发,努力用大量工作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这些年来,虹口在发展要素市场上从未动摇过。随着运行成本降低,市场环境优化,企业得到的实惠远远多于单纯返税的收入。现在,虹口已经培育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要素市场体系。一方面,一些学会和协会呈集聚之势,另一方面,航运业的人才培训也在虹口集聚。 在航运产业成“链”上,虹口努力从各个方面聚焦,聚焦上海、聚焦政策、聚焦服务,进行有效整合,使航运产业链能够拉长。为培养邮轮专业人才,落地在虹口的南湖职校专设了相关专业,作为专门对应邮轮经济的船员输送平台,此外,有关航运的各种平台都已经在虹口建立了。 虹口在发展邮轮经济过程中提出,不仅仅要建设一个码头,而是要建设一个“母港”——不仅仅是停靠,还包括服务、配送甚至修造。事实证明,航运的市场一打开,就是“无穷无尽”的。航运产业链对虹口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可能更大。10年来,虹口着眼于高起点,刚开始的时候,虹口并未从航运产业中得到太多税收,但航运产业链的概念提出后,国内外航运主体都感觉到虹口是一个航运发展基地,也是航运产业的集聚地,航运产业对虹口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渐明显。 今后一段时期,虹口发展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的着力点将落在四个方面:其一,进一步集聚航运要素。航运要素越集聚,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地位就越高。航运要素不应仅停留在上海,停留在国内,要有世界的眼光。包括政策配置、思维方式都要有国际性的眼光,这样才能承担起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任。其二,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执政者要整合资源、信息资源,并优化市场的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对航运企业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其三,进一步完善航运的机制。要打破部门分割的机制,条块分割的机制,立足于机制的创新。建立一些松散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更进一步的理顺条与块、政与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其四,进一步发挥航运专家的作用。要让专家有充分的条件和平台来发言,使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对经济发展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