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民主治国
|
公民有序参与推动“中国式民主” 2009-09-28 10:06
2009年9月4日上午,杭州市的4位市民代表,列席了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更多的公众,可以通过直播的互联网视频,“零距离”旁听。 在杭州,市民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早不是新鲜事——2008年7月,6位市民代表便成为“首吃螃蟹”的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郁建栋是其中之一。他的感受是:“政治参与的关键在于有序,有法制渠道。市政府邀请市民列席政府常务会议,这就是真正的制度化参与,是以往形式的提升。” 近期热度很高的一本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中提到:“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影响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表达民主要求,主张民主权利。也正是在这种参与中,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涵不断丰富,价值和意义不断实现,魅力得到更充分展现。” 回望共和国60年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尽管历经“成长的烦恼”,但公民参与的成长和硕果,令世人瞩目。 第一次全国大普选于1953年下半年陆续展开。当时中国有6亿人,那次普选便涵盖了约5.7亿人。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在《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号召全国人民参与讨论。对新中国首部宪法的这场大讨论,持续两个多月,1.5亿人参与,征集意见118万条。草案还据此做了重要修改。 因为“无序”,公民参与在十年“文革”走向了反面,破坏了社会的正常运行,侵犯了人的合法权益。切肤之痛,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公民参与,必须远离“无序”,坚守“有序”。 改革开放后,公民参与重归“有序”,为“中国式民主”续写动人篇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广袤的农村大地,9亿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农村基层干部直选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有的地方高达90%以上,全国60多万个村委会基本上实现了直选。 《中国乡村越来越多地走向投票站》——美国《时代》周刊4月21日刊发的这篇文章写道:“数十年来,中国已经在农村一级试验了各种形式的直接选举……尽管农村选举制仍然受到一些批评,却得到一个关键的选民团体越来越多的认可——农村村民。” 城市中,中国人逐渐适应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居民自治更加规范、有效,城市基层民主大步向前。 1991年,深圳出现了全国第一批业主委员会;10年后,一位叫邹家健的业主当选福田区景洲大厦业委会主任,因小区出现的各种问题,带领业主们自主投票表决,按程序炒掉了开发商指定的物管公司。 公民参与,反映真实的民意,汇聚民间的智慧。政府决策和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分量日重。 1998年底开始,以人民满意原则为导向,沈阳、珠海、南京等地相继开始“万人评政府”、“听证会”、“公民满意度调查”等活动。而今,这些有序政治参与形式日益常态化。 2007年5月,江西赣州市自来水公司因运行成本增加准备提高水价。为此,市政府专门举行听证会并广泛向居民征求意见。由于市民反对意见较多,市政府作出了暂不予调价的决策,受到市民好评。 在湖南,无论是从省法制办立法,还是交通路口电子眼设置等重大决策,都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和吸纳公众意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离不开公众参与”,湖南省省长周强表示。去年施行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明确要求,除依法不得公开的事项外,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要向公众征求意见,时间不得少于20日。 2004年4月,根据在“首都之窗”网站征集的公众意见,北京市政府取消了《北京市外地建筑企业在京施工监督管理规定(讨论稿)》的立法动议,并表示今后不再出台此规定。 网络,已渐成公民参与新渠道,成为党和政府听取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各级领导重视网络舆情,纷纷邀请网民“灌水拍砖”等。有关专家分析,这正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 参与形式更加多样,参与领域更大扩展,参与渠道更为畅通,参与结果更有实效、参与能力逐步提高……公民有序参与,这一合乎中国国情、合乎时代进步潮流的民主路径,将在中国大地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编辑: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吴兢 刘晓鹏 肖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