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要闻
滚动新闻

“烟囱崇拜”与“低碳时尚”演绎60年绿色转型之路

2009-09-24 11:54

湖南省株洲市环保局局长文铁军最近在忙着“拆烟囱”——位于市区的一家纺织厂马上要使用更清洁、更高效的天然气锅炉,上世纪80年代为燃煤锅炉建的80多米高的烟囱行将被爆破。

“从2006年起,我们已督促株洲的企业‘拆’了大约一、两百根污染严重或废弃的烟囱,最高的一个有180米。”文铁军说。

林立的烟囱曾是株洲这个华中工业重镇的荣耀,但现在,冒出有害粉尘和温室气体的烟囱成为中国竭力治理的对象,“低碳”发展渐成共识。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说:“中国将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烟囱的纷纷倒掉是64岁的株洲市民欧厚金当初未曾料到的。他说:“五、六十年代时看见烟囱冒黑烟、听见厂房机器隆隆响,大家就特别高兴,这说明生产形势一片大好。”

株洲距离共和国奠基人毛泽东的家乡韶山仅60公里,承载了新中国的工业化梦想。五十年代初,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全国布局工业基地,株洲名列其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陆续建起冶炼厂、化工厂、机械厂等,一个湘江边的7000人小镇最终发展为近40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株洲无疑是中国的缩影——从50年代初钢产量不足世界产量的千分之一到2008年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40%,从1959年不足2万辆的汽车年产量到去年的近935万辆,仅次于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用60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大国的快速转型,而高低密集的烟囱一度作为工业化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拜”,甚至曾有作家把烟囱冒出的浓烟赞美为“像一朵朵水墨画的大牡丹”。

本世纪初,再次让株洲闻名全国的依然是烟囱,不过却是因为浓烟导致的严重空气污染。2004年,在全国113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考评中,株洲排名倒数第二,从烟囱排出大量废气让这里成为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工业区周边总是弥漫着一股浓重刺鼻的怪味,老远就能闻见。”欧厚金说,“工业让株洲经济腾飞,但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文铁军坦言,2004年株洲“入选”环境污染黑名单一事极大地刺激了当地的环保部门,他们开始大力督促企业治理废水,削减废气,加装除尘脱硫装置,“即便烟囱不拆,冒出来的烟也要尽可能是干净一些的”。

现在,株洲的发展计划更加雄心勃勃:不仅要治污,还要“减碳”。2007年,株洲与临近的省会长沙及湘潭被确定为中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验区,三城市计划要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首个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城市群”。

低碳转型正在中国各地悄悄发生。一种新型的电动或“油—电”混合动力巴士已经驶上长沙、株洲街头,“长株潭”城市群计划3年内用这种汽车替换现有的4570辆汽油、柴油公交车和出租车。

长沙市能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雷云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像液晶电视一样的远程监控系统。雷云把鼠标指向自己所在的长沙市政府办公大楼,屏幕上立即出现一幅表格,标明大楼内每个房间的当前温度值。

“通过这个公共建筑空调温度监控平台,可以监督大家真正执行政府关于‘夏季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度’的规定。”雷云说。长沙现有公共建筑约400栋,如果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标准,每年能节约2.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5.75万吨二氧化碳。

在广东省中山市的益达服装公司,一个有400多人的大型车间在夏季感觉十分凉爽,功劳不是用电的中央空调,而是独特的水帘“空调”——车间一侧装有特制的纸质“窗帘”,循环使用的水从帘上流下,对面一侧的十几台大型抽风机启动后,车间里形成的“负压”状态让室外空气透过水帘,降温、隔尘后形成凉爽洁净的穿堂风。公司负责人王志辉说,此举比用空调节省90%的电力。

此外,太阳能加热设备、节能灯、节电器等在这里随处可见。今年6月,向美国、日本等国出口服装的益达公司入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的低碳制造认证计划,成为广东省四家低碳制造试点企业之一。

胡锦涛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说,中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

当天,一个燃烧农作物秸秆的生物质热电厂在长春投产发电。而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成片的巨型“风车阵”已经开始供电。

北京市民李春梅说,“低碳”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关于节能减排的宣传也多了起来,例如提倡多走路少开车、节约用电、废物利用。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例如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等。据国家能源局测算,如果将中国现有的白炽灯全部换成节能灯,一年就可节电600多亿度,相当于中部地区一个省的全年用电量。

从“烟囱崇拜”到“低碳时尚”,标志着中国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迈进。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说:“这种转型,既是中国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更是基于对未来如何应对能源、资源、环境挑战的考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以‘低碳’为特色的绿色经济可能成为全球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带动经济复苏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与引领未来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编辑:宁波 来源:新华网(记者 袁晔 明星 王攀 参与采写记者 缪晓娟 牛琪)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