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图解中国
|
1991年:扶贫攻坚 2009-09-22 13:10
青海省乐都县蒲台乡泉脑小学的学生走在山路上(2005年12月22日摄)。青海省乐都县冬季寒冷,温度有时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该县许多孩子需要每天走好几公里山路去上学,有的贫困山乡的学校没有火炉,没有开水,孩子们午餐吃冻硬的干馍馍。有阳光时,他们就到室外上课。可是,恶劣的学习环境没有挡住孩子们求学的渴望。乐都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2005年高考升学率达到90%,成为远近闻名的状元县。 1991年3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将全国性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的重要会议。 在实施奔小康战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特别关注,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工作力度。198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尔后,从1986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为此,国务院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扶持政策,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90年代,国务院提出的“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的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标准低,不稳定,不平衡,差别比较大。1991年3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八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使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户有稳定的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二是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资源开发,建设区域性支柱产业,使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为争取到本世纪末贫困地区多数农户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创造条件。 此后,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紧抓不懈,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到1993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8000万人。这部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那些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地区,扶贫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为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国务院在1994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7年左右时间,也就是到2000年末,力争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份世人瞩目的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和时间期限的国家扶贫纲领性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扶贫工作迅速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动员,合力扶贫的新局面。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到2000年底,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