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施政建国
|
中国梦想: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2009-09-21 15:51
随着60年前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走进了放飞梦想的新时代;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追梦的空间更加广阔。 一代代中国的追梦人,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百折不挠,开拓创新,托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中国人的梦想,展开飞翔的翅膀;中国的追梦人,与祖国甘苦与共 “如果不能理解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苦难有多么深重,就难以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华民族具有何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难以理解国强民富的梦想,在中国人的心中为何如此强烈与持久。”当代中国研究所学者曹光章说。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强国梦”是一种悲壮的集体意识,无数追梦人为之抛头洒血。新中国的成立,终于使“强国梦”有了实现的坚实基础,使个体梦想找到了归属和依托。 1950年8月,刚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邓稼先谢绝了挽留,毅然回到祖国。5年后,44岁的著名导弹学家钱学森终于冲破软禁,踏上归途。回到新中国的第二天,钱学森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凝视高扬的五星红旗…… 他的夫人蒋英说,“有心报国,无路请缨”曾是钱学森心中最深切的痛。新中国的诞生使追梦之路变得清晰坦荡,这足以让他放弃功成名就的生活。 1958年到1986年的28年中,邓稼先共参与了32次核试验。他与妻子许鹿希结婚33年,实际在一起的时间只有6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在给中央写信,为核事业发展提建议…… 越是感受到强烈的新旧中国对比,就越能堆积出浓厚的民族情感。邓稼先说:做好了这件事(核事业),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而死也值得。 对于一心报国的追梦人来说,祖国,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落脚之处。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就这样相生相伴,融为一体,愈发显示出它高尚的价值和意义。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以“两弹一星”为重要标志的新中国的“强国梦”,就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的艰苦奋斗中横空出世。 新中国的60年,就是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共同奋斗,努力开创梦想的60年。从雷锋到王铁人,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蒋筑英到袁隆平,从杨利伟到吴大观……对梦想他们锲而不舍,为追梦他们舍生忘死。 中国人的梦想,同生活一起变得五彩缤纷;中国的追梦人,赶上了梦想成真的时代 新中国的60年,是中国人的梦想发芽、生长的60年。 1978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其开篇之作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23岁的济南大学大四学生唐猛通过网络写作,出版了35万字的长篇奇幻小说《殷魂》,表达了自己关于人应当珍爱生活、奋斗不止的思考。 唐猛这一代人的生活,与上几代人是迥然不同的。但是唐猛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决心与勇气,却与先辈遥相呼应。 个人敢做梦,时代能圆梦。陈景润从一个普通的助理研究员到攀登数学研究世界高峰,张艺谋从摄影师到电影导演再到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并当选全国残联主席,丁磊大学毕业不久便成为网易网站创始人,农民歌手马广福和刘仁喜从农村地头唱到春晚舞台……无数幸运的追梦人,赶上了梦想成真的时代,用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赢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