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要闻
|
“中国创造”日新月异 “人才强国”蓄势待发 2009-09-04 09:55
教育篇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国家兴旺,教育奠基。60年来,我国教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人间奇迹;60年间,教育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数以千万计的人才也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命运。 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教育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学机会更多 “学有所教” 理想成真 2008年9月1日,我国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这一天,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龙峰开心地笑了,“不管城乡,所有娃儿都准时来到学校。”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千年来“学有所教”的理想实现。 从新中国诞生起,我国政府就把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明确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千年伊始,中国向世界兑现承诺: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我们用不到2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历程! 为缩小东西部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国家先后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两免一补”工程。到2007年底,“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全国“普九”人口达99.3%。 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始于世纪之交的变革为很多人的人生带来转机。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我国高等教育阔步迈入大众化时代。2007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向世界学习的机会。我国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的14.45万人。 求学选择更广 基本确立 现代体系 今年开学,从湖北省随州市中学毕业的李晓琳没有读普通高中,而是选择了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我愿意掌握一门技术,以后就业方便。”据了解,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5%。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07新学年,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了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同年,师范生免费教育开始在6所师范大学试行;今年起,全国农村中职教育逐步免费。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一直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到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当前,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确立。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达2.6亿,其中1.6亿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19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中,有85%以上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学校;830多万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73%以上升入高等学校;还有100多万硕士研究生和24万博士研究生。此外,每年还有1亿多人次接受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培训。 教育发展更好 人力资源 建设强国 最新国家科技奖励数据表明:近5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3项,占全国总数55.4%,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08项,占全国总数55.7%。“可见,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两院院士王越告诉记者,近年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1999年,素质教育纳入国家重大政策范畴,丰富了教育方针的时代内涵。2001年又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些年来,通过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质量工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60年教育巨变,还体现在教师数量和素质的明显提升。1949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仅为93.5万人,2008年增加到1375.4万人。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经过60年发展,我国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教育再次蓄势待发! 编辑: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