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民主治国
|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足音铿锵 2009-09-02 11:4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让人民当家做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探索和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多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为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们能清晰地听到民主政治的铿锵足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焕发出新的活力 9年前,想出门挣点钱改善一下家人生活的胡小燕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步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的投票。2008年1月22日,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注入了新鲜血液。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伯钧说,在人大代表中吸纳农民工代表,可以使这一阶层的诉求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这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各方利益表达的大舞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自1954年9月普选了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人大代表的广泛性进一步增强,结构也更加优化。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首次有了农民工代表,一线工人和农民代表也大幅增加,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 “这样的广泛性有利于保证人大作出的决定能够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关专家指出。 让国家的权力永远掌握在人民手中,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选举法的修改完善记录了我国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和深入的发展历程。目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选举法的修改列入立法规划,人大代表的选举将向“城乡等比例”努力。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55年来,千百万各级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据统计,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办理代表议案3772件,代表建议29323件,内容涵盖了经济、教育、卫生等领域,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所通过的法律,绝大多数均曾有代表提出过相应的议案。 一件件议案,一部部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个脚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前进的足迹。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00余部有效法律,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仅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审议了各类法律草案106件,其中通过100件。 基于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于2008年3月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又一重要职权。近几十年来,人大监督从起步探索到全面实践,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监督的实效也不断加强。 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农田水利建设……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26日启动专题调研活动,对部分政府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有关专家强调:“人大监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增强实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人大监督工作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相扣、与人民群众普遍呼声息息相应。” “从把执法检查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到把监督工作摆到与立法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而到把务求取得监督实效作为监督工作的关键,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副主任许安标说。 从选举到履职,从立法到监督,55年的风雨历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并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