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祝福中国
|
国家宗教事务局长叶小文:共和国华诞前的期盼 2009-08-27 10:13
共和国六十华诞将至,世界的目光正向着中国、向着北京聚焦。 北京,已悄然忙碌起来,举办展览,排练节目,操练游行,准备阅兵,天安门流光溢彩,长安街修葺一新……到处洋溢欢声笑语,人们都在深情期盼。 作为共和国13亿成员中的一员,作为沧海之一粟,我也在期盼。 我在共和国的怀抱里长大,比共和国的年龄小一岁。 当过农民。在中国,人多不过农民、艰难不过农民。当过农民,了解了中国最基层的情况,才明白农民一分钱掰两半、一滴汗摔八瓣的艰辛,才炼就了咬着牙扛、豁出命干的坚韧。正是得益于那番磨砺,就能时时随遇而安,事事尽心尽力,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都好好干。 嗜好读书。大学上了一年,就考上了研究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说,社会科学研究要加强,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也要恢复。但社会学已停顿30年,后继乏人。于是由费孝通主持,把世界几位著名的社会学教授请到北京,每省选一名学员,集中培训。我是贵州的人选。经过40天高密度填鸭式培训、如饥似渴地吸纳汲取,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决心对中国社会学的历程、为什么要复兴社会学进行理论反思,写了长篇论文投给《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半年过去,音讯全无。看着我老往传达室跑、翘首以盼的样子,同事们忍俊不禁:你还想在那里登文章?可一年后喜从天降,文章发表在1982年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题目为《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哎呀,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有点像“范进中举”。两年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出7篇青年优秀论文,社会学类就这一篇中选。 喜欢弄笔。尽管我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多年,成天忙于事务,还是笔耕不辍,“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写过若干文章,出过几本小书,还当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专栏的特约评论员。 有好友替我这个“好写好讲”、心直口快、有那么一点让人感到不够沉稳的“多动症”担心:“当了官还写,图个啥?”其实,学以致用,急用先学,学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我当好宗教局长、推动宗教工作,大有助益。当然是很忙,但忙得充实和快乐。享受工作,一心一意,忙并快乐着;享受生活,一茶一书,闲并快乐着;享受天伦,一生一爱,爱并快乐着。 这份快乐,是中国改革开放给我带来的。我在最近出的新书《小文百篇》的扉页上深情地写道:“谨以改革开放30年大潮中的一捧水珠、几叶‘小文’,献给伟大的改革开放30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里,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期盼:“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这也是我的期盼,共和国华诞前的期盼。 一个共和国培养长大、跟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官员的期盼。 一个衷心祝愿共和国永葆青春的“兼职学者”的期盼。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 编辑: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