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经济强国
滚动新闻

“柴”的变迁:从蜂窝煤到天然气[图]

2009-08-21 14:07
“柴”的变迁:从蜂窝煤到天然气[图]

20世纪80年代初,郑州市农业路煤厂职工冒着严寒生产蜂窝煤(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柴”的变迁:从蜂窝煤到天然气[图]

2009年7月11日,拉萨市纳金乡居民达嘎在自己家里换装节能灯。新华社发

中国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被摆在了七件事之首,充分表明了它在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开门七件事中变化最大的,也许非“柴”莫属。日常做饭、取暖用的“柴”的变迁,折射出这60年国家经济、百姓生活出现的深刻而可喜的历史巨变。

从短缺到充裕

在福建漳州从事电器销售业务的王洪林,至今也没忘记当初点煤油灯上晚自习的学习生活。“那时农村基本上天天晚上停电,大家只能用墨水瓶做的简易煤油灯上晚自习,经常熏得脸上黢黑。”想起过去的日子,他一脸感慨。

王洪林上学的时代,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子正在变得一天天好起来。但是,在能源供应方面,变化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基本没有电,城市中也只有大城市有电力供应。在许多城镇,居民家里也往往只点一盏三五瓦最多15瓦的电灯,而且要遵守“晚上9点半必须熄灯”的规定,到了关灯的时间会有人来检查。1949年,全国人均生活用电不足1千瓦时。

王洪林学习时点的煤油,在改革开放之前供应更是紧张。长期以来,中国石油严重匮乏,家家户户晚上必用的煤油灯里的煤油都是进口的,所以又被称为“洋油”。由于供应不足,人们点个煤油灯都需要“精打细算”。

弹指一挥间,过去不可想像的事情成为了现实:农村很少停电了,农民做饭也开始用上液化气了;在城市里,使用蜂窝煤也基本成为了历史记忆,用电的日常器具更是日益增多。

这些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工业迅猛发展带来的相对充裕的能源供应:与1949年相比,2008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增长了87.2倍,原油产量增长了1627倍,年发电量增长了806.3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