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要闻
|
中国军队:从单一陆军到多兵种现代化武装力量 2009-08-19 15:24
【画外音】 从单一的陆军家族到一支诸军兵种合成、具有现代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两相对照,走“精兵、合成、高效”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深刻意义,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60年与时俱进,60年精心砥砺,在精兵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进的全军将士,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征程,更加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证明自己始终无愧于“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称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江山无限,历史天空下的一个时间断面铸为永久的辉煌——开国大典。满城红旗舞、碧空尽霑润,那些让人热泪簌簌的场景中,最激越的旋律和最壮美的画面,无疑是人民解放军的大阅兵。 景仰光荣并不能让我们忘却思考——在70余个受阅方队中,步兵队伍有40余个;所有武器装备都是“万国牌”…… “红旗卷起农奴戟”,伟人的诗句既充满了浪漫主义也是现实主义。我军几乎每一个军史馆,传统的血脉与发展的参照物,都始于戈、矛、剑、棍……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赢得战争的军队如何赢得和平?就在百业待兴的开国大典一年后,毛泽东同志宏阔深远提出了新中国的两件大事——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请注意,毛主席是把国防放在了前面。 强大的标志是现代化。创造了以劣胜优战绩的人民军队,更有着一个急迫的愿望——建设起自己的现代化。如海涅那一曲高亢的《颂歌》——我们已经胜利,在欢腾的凯歌中我们没有时间欢乐。投入新战斗的号角已经吹起——我是剑,我是火焰! 历史判断 伟大的战略性转变 1953年底,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提出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是首次将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完整的统一的目标,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里程碑。 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由此迅速起步——上世纪50年代,硝烟未洗的550万大军先后4次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建立了海军、空军、公安军和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通信兵、铁道兵等军兵种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开始了由以步兵为主体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1955年,我军有了摩托化步兵师。1959年,出现了第一支全摩托化快速机动部队——“兰州军区摩托化大队”…… 可是,就现代化程度而言,我军仍处于起步阶段。历历往事,总让每一位被采访者都使用了这个词——任重道远。 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阴云雷霆隐然在即,世界格局风波诡谲,“萧萧数叶满堂风雨”。 透过历史风云的眼光才能对历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1985年6月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根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 他伸出的这根手指是依据一个敏锐的判断: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时代主题确定了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 但前进要从大裁军开始。 在百万大裁军之后,1997年9月,中央军委果断决策,裁军50万;2003年9月,中央军委再次宣布裁减军队员额20万。 但人们又很快发现,在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决不仅仅是大减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的壮剧。 人民解放军相继有7个兵种消失,一批新的兵种和专业又不断产生,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陆军航空兵、特种侦察兵、陆军防空兵等。人民军队的编成结构向着“精干、合成、高效”的目标快速发展。 陆军已经有了全新的定义——拥有由装甲兵、步兵组成的地面突击力量;由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由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气象和电子对抗专业部(分)队组成的作战保障力量。这些,使陆军的装备格局甚至拥有的战场彻底改变,“纵非天马也行空”…… 人民海军海陆空潜、岸海基相结合,兼顾常规作战、多兵种合成的航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民空军以较强的防空和空中进攻作战能力,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正朝着攻防兼备的目标振翅高飞; 第二炮兵成为一支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 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民兵、预备役部队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直接参战型向支援保障型转变,努力实现与现役部队建设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