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祝福中国
|
新中国设计师张仃:我为共和国梳妆 2009-08-07 16:31
张仃(速写)罗雪村 作 现年92岁高龄的张仃,是百年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新中国的主要设计师之一。目睹山河破败、民生凋敝的少年张仃,从小就有一个理想:让自己的祖国看上去很美。 20世纪30年代,张仃的职业美术生涯开始于张恨水任校长的北华美术专科学校。日本人侵入他的老家东三省后,张仃拿起笔,成为一名反抗侵略、反抗专制的漫画斗士。1938年,张仃到延安,他发现一个很大的破房子,在他看来,这正是旧中国的缩影,他不能看着它破败。他立即为残破的大房勾画设计图,修补、粉刷、装修,亲力亲为。没过多久,破房子焕然一新。张仃和他的搭档作家萧军,把这处简陋的“新房”装饰成了别致的场所,取名为“作家俱乐部”。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很多领导人也常去那里参观和跳舞,同文艺工作者交流。“作家俱乐部”成为张仃用审美理想改造中国的一次袖珍实践。在八路军生产成果展览会上给延安工农业产品做包装设计,为《抓壮丁》等话剧设计舞台布景,甚至连秧歌队和一些文艺团体的服装也是张仃创意的。设计“全国文艺家抗敌协会会徽”时,他用一团火簇拥一把钥匙,寓意真理和光明被普罗米修斯盗给人类。 在共和国缔造者身边工作的经历,使张仃获得担纲新中国形象设计的“资质”。他与梁思成受命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营造系两个创作组,进行国徽设计。天安门的庄严雄伟极大地震撼了张仃,于是,天安门成为他笔下国徽方案的主体元素——弧形的地平线上,天安门巍然屹立,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言简意赅,立意精准,这一方案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首肯。张光宇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国徽创作组的另一主创者,对张仃的方案创作也给予了重要帮助。1950年,张仃亲率美术供应社的工人,将一枚直径超过3米的巨型国徽,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上。是年,张仃32岁,同时还参加了“建国瓷”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团队。 在张仃看来,抽象的“国家”必须有色、形、物的形象化传达,才能被了解和认同。 1949年,张仃负责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在天安门城楼的柱与柱之间,他创造性地挂上去8个大灯笼。运用巨型宫灯这一传统文化语汇,在天安门上增添了出彩的中国符号。同期,张仃主持设计了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室内环境。微观方面,张仃继成功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之后,又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邮票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票和成立10周年纪念票的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张仃为新中国的形象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行为性、综合性特征明显的展会活动设计,在张仃前40年美术生涯中占很大比重。建国初期,新中国亟需向世界展现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形象。通过重要展会进行的国家涉外宣传,几乎多由张仃领导或执行。1951至1956年间,张仃曾将展会设计送往布拉格、莫斯科、巴黎、华沙、莱比锡、罗马。中国的汉画、蓝印花布、民间剪纸、江南园林,是他采用的东方文化的视觉形象,引观者如潮。一些由他设计的场馆被奉为经典,上了所在国邮票画面。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张仃从半个世纪前,便致力于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顺差”。 1959年,张仃任美术组长,主持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工程美术设计。虚怀若谷的张仃,处理如此浩大、庞杂的美术工程,举重若轻。1979年,历史再次将机遇与重任赋予张仃。影响中国现代艺术复兴的首都机场壁画,让人从中看到愉悦、和谐和久违的美。首都机场壁画在当时的文化界和思想界掀起冲击波,引发了许多关于“美”、“人性”、“道德”、“现代化”等等讨论,也帮助人们突破了种种观念的禁锢,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形象传播范例。 他主持了首都机场和北京地铁壁画群设计,创作了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哪吒闹海》和《燕山长城图》大型壁画。北京长城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重要建筑,也有张仃的杰作。1978年,张仃任美术总设计,完成了动画片《哪吒闹海》,对中国风格的动漫及儿童绘画读物,影响深广。 焦墨山水最能还原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画面。晚年的张仃,铺开了一个无限丰富、壮美宏阔的焦墨世界。这个秉持完美主义理想的世纪老人,生活在北京西郊的一处自己选材、自己设计的山屋里,每日课读鲁迅。有时对着外面的世界,他会重复他的名句:“美盲比文盲多”。 编辑:关晓萌 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