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图解中国
|
庆国庆 最大无拼接云锦出炉 2009-08-06 20:47
新华网南京8月5日电(记者蒋芳)近日,由南京云锦研究所花费3年心血制作,宽1.5米、长3米的云锦《万寿中华》正式织成下机,将作为国庆60周年献礼作品送至北京人民大会堂珍藏。 云锦《万寿中华》布满了传统的吉祥图案,一艘巨型龙船迎着红日昂首奋进在滚滚波涛之上,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丹顶鹤围绕着龙船四周翩翩起舞,大海、远山、彩霞交相生辉,岸边有千年松柏等珍奇花木。作品共运用了100多种颜色,仅绿色就有十几种之多,白色也细分为多个层次。在采用圆金线、扁金线、真丝和孔雀羽等珍贵原料的同时,首次使用了鸵鸟毛来表现丹顶鹤的生动姿容和其身躯的质感。此外,为了这件巨幅作品,南京云锦研究所对已沿用1000多年的挑花机进行了改装,并使用双人双挑的突破性工艺手法,使得云锦幅面由原来70厘米,加宽到2米多。 据悉,这幅堪称云锦研究所新中国成立以来工艺最复杂的作品将制作3幅,除了为国庆献礼之外,一幅赠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另一幅保留在云锦研究所。 8月3日,由南京云锦研究所为国庆六十周年而精心织就的献礼之作——《万寿中华》巨幅云锦下机亮相。该云锦作品长三米、宽一点五米,内容融合了丰富的吉祥图案,象征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昌盛。杜文双/摄 郭俊讲解《万寿中华》。杜文双/摄 超宽云锦《万寿中华》献礼国庆 云锦研究所50多年来工艺最复杂的“突破之作”昨下机—— 昨天,在南京云锦研究所的织房里,宽1.5米、长3米的云锦《万寿中华》正式织成下机,这件为国庆60周年献礼的作品将被送至北京人民大会堂珍藏。 据了解,《万寿中华》的织造难度极高,在首次采用鸵鸟毛的同时,还用了超宽织机和双人双挑的突破性工艺手法,堪称云锦研究所50多年来工艺最复杂的作品。“以往即使明清皇帝穿的云锦服饰,也多为0.75米宽的云锦拼缝而成,由于宽度限制,我们织一条完整的被面都不行,现在有了超宽织机就不存在障碍了。”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说。 新材料 鸵鸟毛织上云锦 《万寿中华》布满了传统的吉祥图案:一艘巨型龙船迎着红日昂首奋进在滚滚波涛之上,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丹顶鹤围绕着龙船四周翩翩起舞,大海、远山、彩霞交相生辉,岸边有千年松柏等珍奇花木。《万寿中华》的设计者、南京云锦研究所艺术总监郭俊说,整幅作品采用100多种颜色以求“色泽明艳”,“光是绿色,我们就用了10多种。”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万寿中华》原材料在采用圆金线、扁金线、真丝和孔雀羽等珍贵原料的同时,还用了鸵鸟毛,这也是南京云锦首次采用这一原料。郭俊指着作品中的仙鹤说:“仙鹤的躯干就是由鸵鸟毛织成,这样画面看起来更逼真。当然,我们首先要用手工方式把鸵鸟毛捻成线,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新织机 2米宽织机应运而生 整个工艺中最复杂的还是织造阶段。 为了达到1.5米的宽度,云锦研究所专门制造了一个宽2米的大花楼织机。王宝林说:“云锦常规宽幅是0.75米,一般织机也就1米宽。我们不得不想法子造一个更宽的织机,不然没办法完成这样的宽幅作品。”据了解,云锦研究所其实早就酝酿造更宽的织机,“超宽织机可以织出很多我们之前不敢想的作品,有了它,云锦发展空间会更广阔。”王宝林说。 今年春节期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双喜就一直在“捣鼓”着这个超宽的大花楼织机,“我春节期间一天都没休息,前后试验了数十次,终于在员工放假回来前把织机弄好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织机最大的特点除了更宽,那就是需要4个人完成织造程序。传统织机只需一个织造工和一个挑花工,而现在的超宽织机需要两个织工和两个挑花工,“一个织工手够不过来,坐在上面的挑花工同样如此。” 新工艺 4人织造难度更大 织机从1.5米到2米,看似简单的改造,却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双喜说:“以往两个人配合,现在4人配合。大家知道,织造云锦犹如电脑编程,一步错,那就步步错啊。” 这当中,最难的就是两名织造工的配合,“之前大家都习惯了单兵作战,现在要左右兼顾。刚开始织这件作品时,两名织工对颜色和花纹的处理都容易弄错,造成了织品颜色不一,所以在织的时候,每一梭子做完后都要检查。”周双喜说。当然,坐在大花楼织机上面的挑花工也不轻松,周双喜说:“我们的挑花工都是身高1.8米的大个子,织造更宽的云锦意味着花本更重了,这一幅作品的花本起码得100多公斤吧。没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在上面提花本是不行的。” 从一个细节可以窥出《万寿中华》织造的难度,在每织完一段花纹前,织工们为防止出错,都要先织一个小样。“这件作品最终有近20件小样,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一幅作品完工时会有这么多的小样。”周双喜感慨地说。 编辑:关晓萌 来源: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