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文教兴国
滚动新闻

盘点:建国60周年 娱乐观念的变迁[图]

2009-08-06 15:17

盘点:建国60周年 娱乐观念的变迁[图]

火红年代的《红色娘子军》

盘点:建国60周年 娱乐观念的变迁[图]

经典的《加里森敢死队》

盘点:建国60周年 娱乐观念的变迁[图]

当年青涩的四大天王

今年是2009,乙丑年。虽说上个乙丑年还没有我,但同为靠字谋生的祖父已经开始了伏案的生涯。尽管斯人已去,但从一些家庭的对话中,大致能勾勒出60年前文字工作者的状态。

已是大不同。

谋生之术尚且如此,何况在大多数人生活里不会占太多比重的娱乐。从扭进北京上海的秧歌,到如今遍地开花的选秀。回眸轻望,早已物是人非。

粉色的理想主义:

建国初期——文革前

在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的今天,当年的“上海电影人南下”已经不再是电影史教科书上过于专业的词汇。但凡评论能进大陆院线的香港电影,如果不提“上海电影人南下”大约都会让人觉得语乏。

尽管邵氏兄弟他们南下有各自的理由,但想来都是为了某种理想主义。

一如后来留下的赵丹他们。

因为理想,从40年代开始延安就成了大批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圣地。他们带到延安的不止是救国的热情,还有交际舞这样的新潮。延河畔,窑洞旁,几乎每周都会有青年男女甚至是高级领导人在那里翩翩起舞。而这些舞步和秧歌一起一直走进了50年代。

除了舞蹈,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留守的电影人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上海那一个城市的得失,自觉不自觉的把更多的视觉刺激拍进了镜头。尽管少了些情调,但对于当时许多连字都不认识的观众来说,枪战场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比在南方小城里几个人纠结感情要痛快的多。

而且在那个年代,看电影也不再是大城市里部分人群的专利。那时的也渐渐从娱乐产品慢慢担负起宣传了的责任,有了一定的政府行为,所以那时人们可以在俱乐部里看电影,在田间地头看电影,在任何一个需要电影的地方看到电影。现在想想那时人看电影的频率大约比现在会高出许多。

虽然那个年代是红色政权刚刚建立,但因为百花齐放的政策,在娱乐方面,多少有一抹美丽的粉色在那里盛开。

火红的年代:

文革期间

现在大家都习惯把那个年代简称为“文革”,但谁又能忘记它的全称是“文化大革命”。

首先被革命的就是“文化”,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一幕幕民族的悲剧成为几代人不能忘却的伤疤。

诚然是悲剧,人性中最卑劣的部分被无限的放大。狂热,是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也许在那个年代人性中的卑劣压制了美好,但人性中对艺术的追求却是无法被泯灭的。尽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可是唱歌,跳舞,绘画,雕塑,这些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依旧有着独特的释放渠道。

样板戏,忠字舞,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但也正是有了这些释放的渠道,才不至于让每一个人被压抑到疯狂。

那首《远方的大雁》成就了夏雨威尼斯影帝的荣耀。电影人集体失语的情况下,《红色娘子军》成为他们展示才华不多的机会。安东尼奥尼的镜头里北京的阳光带着慵懒的温和,新影厂的纪录片却是蔘人的大红配大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