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这是与会各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当前,全球面临着更为复杂而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危机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行业深度蔓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继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已超过一年以上,世界经济将呈现时间更长、程度更深的U型衰退,这意味着此轮经济衰退可能要一直持续至2010年底,要到2011年才见起色,甚至不排除经济衰退呈现更为漫长的L型。由此可见,世界各经济体团结一致,摒弃掣肘,共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已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将于4月2日在伦敦举行,讨论宏观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广泛议题。本次峰会不仅是去年11月华盛顿峰会的后续与发展,更体现出其不同寻常的“反危机、反衰退”的峰会特色,国际社会更为强烈地希望峰会能强化共识,推动各国采取有效而协调的行动。
可预见的是,伦敦金融峰会将强调宏观财政刺激措施,加强各国财政措施之间的协调;高度关注增资问题,要求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筹集更多可供利用的资源,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改革;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和对扶贫问题的关注,提出反对保护主义的各项后续措施。
中国政府去年推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举措,公布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久前,中国赴欧采购团与英、德等国达成的协议多达150多亿美元。中国将继续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和增加援助,并呼吁世界其他各国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些对内和对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展现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迎挑战,共克时艰,胡锦涛主席将出席G20领导人伦敦峰会,同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起化危为机,力创共赢,这是中国今年的重大外交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起的作用。
当前,国际社会愈加看重中国的大国地位,关注中国的立场和作用,普遍认为应增加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并提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改革的时限。国际社会也重新认知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西方发达国家要求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的呼声上升,希望同中国就宏观经济政策、发展模式加强交流,推进双边及多边领域的合作。当然,中国政府对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努力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一些高调门的赞誉和一些超过自身现实能力的要求保持着警惕。
中国政府支持G20领导人举行金融峰会。正如杨洁篪外长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所讲,今年中国外交的两大重点,一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好,二是做好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重大的国际多边会议的准备工作。胡锦涛主席出席G20伦敦金融峰会可以说是将两者结合的最好体现和例证。中国的目标是推动伦敦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使G20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经济、金融挑战的重要和有效平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振兴市场信心,宣示中国在重大国际金融、经济问题上的政策主张。为此,中国主张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增强金融市场和机构的透明度和监管,坚持国际金融新秩序改革方向,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入活跃期,主要是寻求改变不平衡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改革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机构。G20峰会对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对G20未来的作用和发展前景正拭目以待。(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龚建忠)
编辑:肖亭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