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3月9日中国投资团又踏上了第一站德国的旅程。
这一次中国代表团前往欧洲的目的是投资和并购。3月10日,参团企业之一的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上工申贝将商谈并购的合作意向。
在欧洲企业面临信贷紧缩,资金不足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抄底”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表示:“不是有钱就能投资”。根据他的观察,以往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在中国直接对外投资中所占比例并不大。
李钢解释造成中国对欧投资相对较少的原因有二。其一,欧盟作为后工业化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皆属高端,中国目前有能力投资的领域有限;其二,欧盟在劳工保护、卫生、健康、环境的标准较高,大大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
“企业是否有核心的竞争力,在将要投资的市场上还能否发挥出这种竞争力,对当地市场的了解有多少,都是企业在投资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李钢说。
做出这次派团指示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两会”期间也强调“投资需要很长时间的磋商”,企业需要考察环境再做决策。
据本报了解,这次商务部组团再赴欧洲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北京中关村[5.40-1.82%]高科技园区负责此次活动组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区内有数家高科技领域企业都报名参团,但终因签证时间紧张未能成行。
多个迹象表明,这次官方投资团的欧盟之行并非仅有考察商业机会这一重意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近期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为中国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为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做准备。
4月2日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迫在眉睫。届时,如何让中国站在更为有利的位置,打造有益的舆论或是在G20峰会之前中国的当务之急。“从某些层面理解,支持企业走出去,花掉外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外部的非议。”李钢说。
此前的3月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曾表示,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亲自率领“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问欧洲,有关的公司同英国、德国等方面洽谈业务,达成的有关协议和合同多达150亿美元。这本身也是中国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贡献。
编辑:肖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