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理论观点
滚动新闻

文汇报:端午节,弘扬爱国爱民情怀

2009-06-12 09:15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端午节的重要属性在于:弘扬爱国爱民、讴歌执著奉献。对端午节精神内涵的解读及庆典形态的解析,可以让我们明白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以积极、能动的态度参与和传承。在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尚未过去之时,我们更要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共创美好未来

“五月五日天睛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将到来。

端午传说多集中于纪念屈原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午日等,历史悠久而传承有绪。它始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文化形态、人文精神、民俗体验、风情范式、节庆色彩,与其他民俗节日相比,独特瑰丽而浓烈酣畅。端午节是一个引导健身强体、防疫消灾、辟瘟驱毒,提倡同舟共济、团结拼搏的民俗节日,更弘扬爱国爱民、讴歌执著奉献。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一诗,生动地写出了端午节的节庆主旨:“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或由来,传说很多,记载不一。一是“纪念屈原说”: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爱国亲民、忠于职守,因力主抗秦而遭谗出宫,流放途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不朽之作《离骚》、《天问》、《九歌》等。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后,他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被蹂躏,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殉国。楚国百姓江边凭吊,渔民划船打捞,为了不让鱼龙虾蟹咬屈原的身体,便朝江中扔粽子。二是“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乃忠良之臣,建议吴王夫差彻底消灭越国,后受谗被害,其遗体于五月五日被扔进大江。第三种说法是纪念孝女曹娥;第四种说法认为它源于古越民族的图腾祭,等等。

值得一说的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节庆演变中,端午的节庆指向和价值指认更多地集中于纪念投江殉国的屈原,这位三闾大夫也成为在民众中影响很大、深受敬仰之人。这就凸显出了端午节的重要属性:弘扬爱国爱民、讴歌执著奉献。

赛龙舟折射团结拼搏精神

任何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都有精神观念的折射、文化理念的显现和人生信念的展示。“万倾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端午节穿越千年仍生机勃发,它的浪漫的诗情之美和昂扬的阳刚之气,成为我们民族可贵的人文底蕴,爱国爱民情怀成为一种崇高激励,一种纯真操守。端午节又被称为“诗歌节”,人们在这一天借纪念屈原而“诗言志、歌咏言”,以抒发情感来传承精神。

传统节庆活动,总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仪式和生动鲜活的庆典形式,构成文化氛围和人文场景,使参与者产生感悟,领略民间风情和民生形态。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中指出:“一个文化如果将其形态完全展现,就可知道它是非常精致的,是一个在许多层次上交织着各种象征和意义的网络。”端午节的多种民俗活动就具有文化的象征性和意义的特定性。如赛龙舟,相传楚国人因痛惜屈大夫投江,纷纷划船追赶打捞。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便以划龙舟竞赛作为全民性的纪念活动。唐代刘禹锡在《竞渡曲》中写道:“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又如吃粽子,春秋时称粽子为“角黍”,后被定为端午节特定食品。《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再如佩香囊,丝布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让小孩佩之,为驱虫辟邪除瘟。至于插艾叶昌蒲,民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昌蒲均是中药,芳香可净化空气,杀虫灭菌。

其中的龙舟竞渡,在古代用于祭祀、娱神与乐人。而在以后的历代演变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注入了团结协作与拼搏奋斗精神,渐渐成为一项多民族、全民性的活动,并传入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赛龙舟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屈原的故乡湖南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不少国家都派代表队参加。上海也在苏州河中举办龙舟竞赛,场面热烈。明年世博会举办期间,再次举办龙舟竞赛,当可展示端午节的民俗风情,让来自各国的世博会参观者体验中国文化遗产的亮丽风采和恒久活力。

对端午节精神内涵的解读及庆典形态的解析,可以让我们明白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以积极、能动的态度参与和传承。在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尚未过去之时,我们更要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为上海文学艺术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肖亭 来源:《文汇报》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