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开放是立足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理论指导
如果说,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那么,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正在做的大事情,理所当然是实现这两者有机结合的中心环节。
改革开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作用和意义,至少体现于这样四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把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崭新课题推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迫切需要立足国情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回答,这就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客观要求。第二,改革开放作为人民群众开拓新生活的历史创造活动,不断产生和积累着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鲜经验,这就为我们党据此作出合乎规律性的理论创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源泉。第三,改革开放构筑了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广阔平台,有利于我们党在深入了解和广泛吸收当代人类社会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情作出富有中国气派的理论概括,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优势。第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火车头”,它牵引着我国社会包括执政党建设不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从而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提供新的更高起点。经验表明,只有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深深植根于充满生机的实践沃土,既积极回应实践的呼声,又不断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愈益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只有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要求历史地贯通起来,并深深熔铸在整个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愈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只有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彰显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自觉反映时代大势,愈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依托改革开放的实践,凭借改革开放的舞台,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南。正是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正确引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能够顺利地向前发展,不断地走向辉煌。
四、改革开放是激发我们整个民族创造活力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力量源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艰巨的宏伟事业,必须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靠举国上下不断增强的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巨大社会效应之一,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一方面,改革开放把人们从各种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使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空前焕发。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的解放是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没有终结使人们获得新的更大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只是为推进这种解放提供了政治前提。人是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开放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说到底是对人的进一步解放。旧的体制机制的一大弊端是把人给“统死”了,使人不能尽其才、尽其力,从而也使物不能尽其用、尽其益。而改革开放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首先也在于打破旧的体制机制对人的束缚,使劳动者从不合理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进而获得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更大自由。正因为改革开放使广大劳动者获得了新的解放,所以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推动整个社会日益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环境,使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通过全面调整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强化并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包括通过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政策制度,使“四个尊重”在全社会蔚成风气。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凡是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创造性劳动,都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各类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受到党和政府的特殊关爱;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普遍受到重视和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得到宪法和法律的有效保护,等等。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形成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理念和机制,形成了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这样,也就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造福于祖国和人民的智慧源泉充分涌流。改革开放作为激发我们整个民族创造活力的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了赖以发展的最深厚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坚信,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就越是空前奔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就越是呈现出“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势。
(作者: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
编辑:肖亭 来源:《求是》